第1章 亞洲風俗(1)(2 / 3)

相傳武則天篡權後,改國號周,自封為大周武皇帝。玉皇大帝聽說武則天大逆不道,擾亂君綱,惱怒萬分,立即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準降雨,以懲罰忤逆之徒。

四海龍王接到傳諭後便不布陣行雨,從立夏到寒露,整整一百五十多天滴雨未下,莊稼幹得枯死,放一把火可燒得精光,河塘見底,連吃水也非常緊張。人們天天敬香叩拜,盼望雨神降雨,有的在烈日下曬得奄奄一息,有的跪在地上再也爬不起來,有的頭上磕得鮮血直流。也許是人們的祈禱感動了雨神,一天,遠處忽然飄來一朵雲彩,那雲彩越來越大,一會兒就把整個天空都遮住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雨傾盆而下,不一會就將溝塘河堰下滿了。

是誰敢違抗玉皇大帝的命令,私自布陣行雨呢?原來是司管天河的玉龍。這玉龍一貫心地善良,上次為拯救人類行雨,被打到凡間受罪,變成一匹白馬,跟隨唐僧去西天取經,後因取經有功,被玉皇大帝重新召回天河。這些天來,他每時每刻都聽到了人間的祈禱哀求聲,看到人間的慘景,冒著被再次打下凡間的危險,喝足天河之水,張開巨口行雨。玉皇大帝聽說玉龍又私自行雨,違抗命令,怒不可遏,傳諭把它打入凡間,壓在一座山下受過。並在山上立下石碑,石碑上寫道:“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

人們見救命恩人遭受折磨,心裏非常不安,都急待金豆開花,讓玉龍重上雲天。但是他們找呀找,總也找不到開花的金豆。轉眼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一,這天正是逢集日,集市上一個老太婆在賣苞穀,由於沒注意,袋口鬆開了,金黃金黃的苞穀籽撒了一地。這時,一個老頭走過來,看著一地的苞穀籽心頭一亮,心想這苞穀籽不就是金豆嗎,炒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轉身回家,叫老伴炒苞穀,炒出一看,果然像金豆開花。老人興奮異常地挨家挨戶地相告,不久便一傳十,十傳百,家喻戶曉了。第二天,各家各戶把頭天晚上炒好的苞穀花用簸箕盛著,擺在院子當中,有的人還將苞穀花送到玉龍身旁。玉龍見人們為救它不辭辛苦,到處尋覓開花的金豆,見人們聰明異常,解出了玉皇大帝的難題,便大聲喊道:“太白金星,金豆開花了,還不快快放我回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不清楚,便一招手收了拂塵,鎮壓玉龍的那座大山頃刻之間化為烏有。玉龍一聲長嘯,騰身躍入雲間。

玉皇大帝此時正在靈霄殿裏觀看仙女跳舞。忽然衛士進來秉報,說:“玉龍已返回雲間,要見大帝。”玉皇大帝心想,玉龍已經壓在山下,怎麼會再返回雲間,便差衛士招來太白金星責問,太白金星見玉皇大帝怒氣衝天,小心謹慎地說:“你那時不是說金豆開花便放他嗎?今早我看凡間的金豆都開花了,就收了拂塵。”玉皇大帝不信,說:“凡間哪有金豆開花?你帶我去看看?”太白金星領著玉皇大帝來到南天門,低頭一看,隻見凡間真的是遍地金豆開花。玉帝無話可說,揮揮手回到了天庭,恢複了玉龍的職務。

以後,每年二月二那天,人們很早就起來炒苞穀花,感謝玉龍的救命之恩,有的還邊炒邊唱:“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寒食節的來由

相傳春秋時代,晉國君主晉獻公非常寵愛他的妃子驪姬,驪姬想把君位傳給她的兒子奚齊,便找借口把太子申生殺害了。申生的弟弟重耳見形勢對己不妙,為了保全自己免遭株連,就離開晉國,開始流亡。

重耳流亡在外期間,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曆盡了千辛萬苦。有一次,他在一座大山中迷了路,走了幾天幾夜才走出大山,可走出了大山,又到哪裏去弄吃的呢?此時的重耳已幾天沒吃東西,餓得頭昏眼花,半步也走不動了。他坐在一張破席上仰天長歎:“餓死重耳事小,晉國的百姓恐怕就難有康樂了。”跟隨流浪的介子推一聽這話,想到重耳在生命垂危之際還念念不忘百姓,這種忠義之人,應當盡力輔佐。於是跑到山背後忍著巨痛將自己左腿肚子上的肉割下一塊,用火烤熟後送給重耳吃,重耳見是一塊熟肉,接過來便狼吞虎咽,片刻間吃了個精光。重耳咽下最後一口肉問:“哪裏來的肉?還有嗎?”介子推把褲子向上提了提:“公子,實不相瞞,肉是從腿上割下來的,您若喜歡吃,我願再把這個腿肚子割下獻給您。”重耳望著介子推鮮血淋漓的腿,感動得直流眼淚,說:“您如此情深義重,我不知如何相報?”介子推說:“公子,我割肉奉君,不求報答,但求您日後不忘我的一片丹心,您我流亡在外,曆盡千辛萬苦,深知民間百姓的疾苦,若日後能登基稱帝,多為天下百姓謀福利,我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