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事記略(2)(1 / 3)

10月3日,縣委下發《關於做好彩色紀錄片〈毛主席和百萬文化革命大軍在一起〉組織放映宣傳工作的通知》。

11月,電影隊停映。

本月,文化館書庫封閉,藏書31375冊,線裝書810冊。

年底,“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民間傳統戲曲被視為“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而被禁演,農村業餘劇團、俱樂部被解散。代之而起的是遍及全縣城鄉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表演以《毛主席語錄》和紅衛兵“造反”活動為內容的語錄歌、小歌舞、表演唱、槍杆詩、活報劇、對口詞、三句半等形式的節目。

1967年

2月初,縣文教局被本局“文化革命委員會”奪權。不久,薊縣文化館、薊縣新華書店、薊縣電影管理站相繼被單位“文革小組”奪權,此後,“造反派”彼此奪權時有發生,到1969年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站建立,才趨於穩定。

1968年

1月3日,縣革委會10822名宣傳員深入農村,廣泛宣傳貫徹新年《元旦社論》。共辦黑板報3253塊,建立廣播站2271個,454個大隊辦起了“毛澤東思想學習班”。

7月25日—28日,縣革委政治部召開毛澤東思想業餘宣傳隊經驗交流會。

9月15日,縣革委發出《關於大力發展農村廣播網的決定》,指示各級革委會要加強對農村廣播網的領導,列入議事日程。

10月,成立薊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隸屬薊縣革命委員會政治部。

本月30日,縣革委製定《關於建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方案》。

12月,解散薊縣皮影社。

1969年

2月,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參加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春節聯歡會,代表全國農民演出表演唱《繡太陽》、小話劇《破瓢》等節目。

3月,撤消縣文化館,建立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站,統轄文化館、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電影管理站和毛澤東思想展覽館。

8月,恢複薊縣文教局。

1970年

3月9日,縣革委政治部發出《關於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1970年,全縣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任務是:認真做好出版、發行、通訊、廣播等項工作,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專政。

8月,平津戰役紀念館建成。

1971年

8月1日,縣委發出《關於普及農村廣播網的意見》。38個公社建立了廣播放大站,884個大隊安裝了廣播喇叭,入戶小喇叭41000餘隻,縣和各公社之間實現了廣播載波化,形成全縣廣播網。

11月1日,縣委發出《關於學唱〈國際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通知》。

本月,恢複文化館。

12月,電影管理站發展了小港、三岔口、五百戶等20個8.75mm社辦電影隊。

是年,薊縣文化館文藝刊物《盤山紅》創刊,油印、手工裝訂,不定期發行。

1972年

2月,文化館組織排演歌舞節目《喜摘豐收棉》,參加廊坊地區文藝彙演。後被納入地區代表隊,參加河北省文藝彙演並獲獎。

本月,獨樂寺觀音閣下層內牆發現壁畫並剝離封畫泥皮。

本月24日,薊縣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發出通知,即日起開始啟用“薊縣文化館”、“薊縣文藝宣傳隊”、“薊縣電影管理站”新印章,撤消“河北省薊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

5月25日,縣革委會政治部轉發縣文教局《關於電影管理工作意見(試行稿)》。

9月,組建文教局黨總支。

11月,經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批準,建立薊縣文物保管所。

12月,文化館恢複圖書借閱業務,館藏圖書9006冊。按上級圖書開放目錄,整理出可開放的書籍1256冊,供讀者借閱。

是年,全縣有電影放映隊29個,其中35mm放映機1台,16mm放映機9台,8.75mm放映機19台。全年共放映電影8287場。

1973年

8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天津市設為直轄市,根據國務院關於變更行政區劃的決定,薊縣由河北省天津專區所轄,劃歸天津市管轄。

9月1日,自9月份起,影片供應由原河北省天津專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改為天津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供應影片。

11月3日,建立文教局黨總支。

12月6日,縣委政治部發出《關於貫徹國務院文化組六號文件的意見》。要求各農村、廠礦、機關、學校盡快恢複和建立毛澤東思想業餘文藝宣傳隊,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牢固占領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是年,《盤山紅》更名為《薊縣文藝》,油印,不定期發行。

1974年

4月24日,薊縣文教局、薊縣商業局在下倉供銷處聯合召開全縣圖書發行工作經驗交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