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文化機構(7)(1 / 2)

2012年,根據蘇州滑稽戲《顧家姆媽》移植改編的大型現代評劇《非常媽媽》,參加第八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獲得優秀劇目一等獎、個人優秀表演獎和表演獎。該劇被文化部推薦為優秀劇目,於10月在中國大劇院參加全國優秀劇目展演。

三、天津評劇院三團(含前身)曆任主要領導(含副職主持工作)名錄

劉子琢副團長(1952—1956年,薊縣評劇團正式成立前)

張桂林團長(1956年,薊縣評劇團)

朱永峰團長(1956年9月—1957年10月)

郝惠民團長(1957年11月—1960年5月)

張德義團長(1958—1960年,薊縣文工團)

袁永和隊長(1968年10月—1969年2月,薊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俞先萬主任(1969年3月—1971年10月,解放軍“支左”代表,薊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

白旭晨隊長(1969年3月—1971年10月,薊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

張德義隊長(1971年11月—1973年4月,薊縣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薊縣文藝宣傳隊)

穀少芝隊長(1973年5月—1978年6月,薊縣文藝宣傳隊)

穀少芝團長(1978年7月—1981年1月,薊縣文工團)

穀少芝團長(1981年2月,薊縣評劇團)

高達銀團長(1981年3月—1984年10月)

高英團長(1984年11月—1993年6月)

易春英團長(1993年7月—2003年2月)

楊玉利團長(2003年3月—2007年1月)

王秋明團長(2007年2月—2009年2月)

王秋明團長(2009年3月—,天津評劇院三團)

薊縣青少年宮

一、沿革

薊縣青少年宮坐落在薊縣城內中昌北路3號,其前身是薊縣兒童樂園。1987年3月,開始集資籌建,1988年9月17日,建成並進行開園剪彩,隸屬縣文化局,規格為局屬正科級事業單位,編製8人。2003年3月,縣政府第四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在薊縣兒童樂園原址上興建薊縣青少年宮,經過設計、論證、立項等程序,於2004年3月24日動工,2005年9月底全麵竣工,總投資1200萬元,總建築麵積7250平方米。其中小劇場和一樓展廳900多平方米,天文館40餘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麵積1500平方米,綠地麵積500平方米。2007年3月28日,縣編委批準,薊縣兒童樂園更名為天津市薊縣青少年宮。

薊縣青少年宮現有職工29人,外聘教師 14人,內設業務部、培訓部和辦公室。培訓項目設置美術、樂器、舞蹈、聲樂、表演、體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內容。開設的藝術類輔導班有素描、兒童畫、國畫、書法、古箏、二胡、葫蘆絲、吉他、小提琴、電子琴、鋼琴、民族舞、拉丁舞、街舞、小小主持人等科目;文化類輔導班有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大作文、少兒朗文英語等;科技類有近視防範與矯正;體育類輔導班有圍棋、跆拳道等。

薊縣青少年宮是以公益性、教育性為主,時效性為輔的校外教育場所,其功能與學校教育相互聯係、相互補充,是青少年校外學習與實踐、促進綜合素質全麵提高、培養科學文化藝術人才的場所和培訓基地。

二、重要活動

2006年,與天津市兒童藝術團、縣評劇團在新落成的小劇場聯合舉辦了青少年宮開辦以來第一次大型文藝演出,300多名中小學生和市縣有關領導觀看了演出。舉辦了小學生優秀作文比賽、小學生合唱比賽、慶“六一”聯歡活動。舉辦大型科普展覽、航模和珍稀動物標本展覽、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書畫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