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文學藝術(10)(1 / 3)

再說那老龍王,正發威呢,忽聽頭頂有人叫喊,遂停住腳步,仔細一聽方知是好朋友赤腳大仙說話呢,再看看前後左右的村莊、農田,已經被他折騰的房倒屋塌,秧苗損折,也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於是,趕緊收手,天空立刻雨過天晴,可他回頭一看,不禁嚇出來一身冷汗,洪水中那踉踉蹌蹌的老兩口拽著大木盆已經快到南天門了,過了南天門可就是大海啦,那還了得!老龍王急中生智,順手抓起一塊大石頭‘嗖’一下就扔了過去,不偏不倚正好戳在了南天門的當中,恰似一道影壁擋住了出山的路。肆虐的洪水很快就退下了,一切複歸平靜,可那影壁石卻永遠地保存了下來,成為西龍虎峪山裏一道奇特的景觀。

唐王廟古槐

大唐皇帝李世民本是馬上皇帝,能征善戰驍勇無比,當年東征就曾在西龍虎峪安營紮寨,並留許多古老的傳說,西龍虎峪村裏至今仍有一棵古槐樹,而古槐後麵就是一座唐王廟,雖然廟裏供奉的唐王像已經毀了,但遺址尚存。

據傳說,當年唐王李世民東征駐紮西龍虎峪時,正趕上鬧饑荒,附近百姓嚼草根剝樹皮仍難裹腹。有一天,李世民出了中軍帳到村裏了解民情,見兩個麵黃肌瘦的老太太正蹬著石頭費力地剝著一棵槐樹的樹皮,跟前有兩棵底半截也已經剝下幾塊,露著白白的樹幹。李世民當時不知道老百姓已經餓得吃樹皮充饑了,見有人毀壞樹木感覺很心疼,遂走過去嗬斥,老太太也不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皇上,見來了個當官兒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始數落起朝廷的昏庸來,說朝廷連年征戰不管百姓死活,說老百姓辛辛苦苦打下的糧食都充了公,種糧食的倒成了餓死鬼。倆老太太一邊說一邊哭,說得李世民臉發燒心發熱,半晌說不出一句話。

回營以後,李世民立刻召來軍糧官清點糧食,當即向村中百姓發放救濟糧,幫百姓度過饑荒。同時,放棄東征打道回府,到皇宮後立刻下旨減賦稅、勤農耕、興工商。不到三年光景國家就繁榮興旺起來,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吃水不忘打井人,對唐王擁戴有加。西龍虎峪的村民更是忘不了李世民用軍糧賑災的好處,為此,大夥兒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就在那三棵槐樹跟前建起來一座唐王廟,那廟宇雕梁畫棟甚是氣派。據說,那唐王廟在北方都是獨一無二的,隻可惜解放以後被毀了,三棵槐樹也隻剩下了一棵,但曆經千年風雨,那古槐仍然枝繁葉茂充滿生機,成為村裏的一道風景。

鎖龍嶺傳說

西井峪村四麵環山,山脈高低起伏,滿坡蒼鬆翠柏,道道梯田花果飄香,遠看近瞧景色都是十分壯觀,而最為奇特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四周山脊上那道蜿蜒環繞的龍脈,雖然屬於人工堆砌,但仔細觀瞧,那龍脊、龍鱗、龍爪、龍頭清晰可辨。更奇的是在龍頭與龍身相接之處有一道不是很明顯的山嶺,人們叫它‘鎖龍嶺’,為啥叫鎖龍嶺呢?

據傳說,這道方圓24華裏的龍脈乃是明代以前一個反王堆砌的,具體到究竟是哪個朝代的反王,無從考證。相傳,當時這個反王在此地堆砌這道龍脈,是想利用人們大都信奉帝王就是龍種的觀念,製造自己就是龍的傳人的假像,讓老百姓擁護自己,幫助自己推翻朝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後,在勤於治國的同時,對鞏固政權也是非常重視的,因為他自己就是造反起家,推翻元朝,登基做的皇帝,所以他特別擔心別人也會造他的反。於是,為了及時發現那些想要造反的蛛絲馬跡,就時常派宰相劉伯溫到全國各地巡視觀察。因為那劉伯溫本就通天文曉地理,尤其精通易經八卦,而且從他們一開始起義就一直跟隨朱元璋,為他出謀劃策,是他最得力的軍師加鐵哥們兒。

那一日,朱元璋又把劉伯溫派出來為建新都選址。劉伯溫領旨後不敢耽擱,一路風雨兼程來到北京,夜晚觀天象,見京東一百裏外山中雲霧繚繞,虎嘯龍吟,心裏不禁一動,想那大明朝剛剛建立,江山尚且不穩,這個時候聽聞虎嘯龍吟,可不是個好兆頭。

第二天一大早,劉伯溫梳洗完畢即悄悄叫上兩個貼身侍衛,騎快馬出北京城沿山路直接奔東而來。一路上,劉伯溫按照夜裏觀測的方位,走走停停,見到山脈就下馬觀測一番。一直走到薊州城北崆峒山下,觀測了一下方位,遂下了馬,找個樹樁子把馬拴好,三個人徒步就上了山。

到了山頂上,劉伯溫往四周山梁上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臉色也隨之變了顏色,嘴裏還驚歎一聲:“呀,不得了哇!”

“怎麼了,國師?”兩個侍衛被劉伯溫的樣子給嚇壞了,趕緊圍過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