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壇經(4)(1 / 3)

惠能辭別了五祖之後,拚命往南走。不到兩個月,抵達了大庾嶺。這時,後麵跟隨追蹤而來的有幾百人,都想來搶奪衣缽。

一個僧人俗姓陳,叫惠明,以前是四品將軍,性格行為比較粗魯,正極力地追蹤尋找,他跑到眾人的前麵,趕上了惠能。惠能將衣缽扔在石頭上,說:“這件袈裟象征著佛法,難道是可以武力來爭奪的嗎?”

惠能於是隱藏在草叢中。惠明追來後,石頭上的袈裟卻怎麼也拿不起來,袈裟紋絲不動,於是就大喊道:“行者,行者,我是為佛法來的,不是為袈裟來的!”

於是惠能便出來了,盤腿坐在石頭上。惠明向他行禮並說:“懇望行者為我宣講佛法。”惠能說:“你既然是為了佛法而來,可以去除止息心中一切想法,不要生一點雜念,我為你講說佛法。”

惠明進行了長時間的靜默。惠能說:“不要有意識地思量善,不要有意識地思量惡,在這種狀態下,惠明上座你的本來麵目是什麼呢?”

惠明聽了立刻大悟,又問:“除了剛才所說的密語密意之外,還有什麼密意嗎?”

原文

惠能雲: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邊。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麵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①。

明禮辭。

惠能後至曹溪②,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③。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④,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⑤,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⑥。時有風吹幡動⑦,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⑧。

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雲: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

惠能曰:不敢。

宗於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宗複問曰:黃梅付囑⑨,如何指授?

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⑩。

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

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B11。

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

惠能曰:法師講涅盤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B12:犯四重禁B13,作五逆罪B14,及一闡提等B15,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B16,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注釋

①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指示惠明遇到地名中有“袁”字的地方就可以停下來,遇到地名中有“蒙”字的地方則可以居住下來。袁指袁州,蒙指袁州蒙山,今天的江西宜春,惠明後來居住在這裏。

②曹溪:位於韶州(今廣東曲江東南)之河,發源於狗耳嶺,西流與溱水合,以經曹侯塚故,又稱曹侯溪。梁天監元年(502)天竺婆羅門三藏智藥到曹溪口,飲其水而知此源為勝地,乃勸村人建寺,複因其地似西國之寶林山,故稱寶林寺。智藥預言,一百七十年後有肉身菩薩於此開演無上法門,得道者如林。六祖惠能在此弘法,故也稱“曹溪大師”,後來也成為禪宗南宗的代稱。

③隨宜說法:順應眾生不同能力、根器,順應不同時間、地點各施以適當之教法,進行宣說佛法,以達完全效果稱為隨宜所說、隨宜說法。說法,即宣說佛法,以化導利益眾生。

④弘法:弘通正法。

⑤廣州法性寺:又作製旨寺、製止道場,今稱為光孝寺,位於廣州西北部。東晉時,罽賓僧始造立寺宇,號王園寺。南朝時,真諦住此翻譯經典,慧愷、僧宗等亦跟隨來此,一時譯經風盛。唐貞觀年間,稱為乾明法性寺。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六祖惠能至本寺,開東山法門。宋以後改為廣孝寺。

⑥印宗法師:唐代僧(627-713),吳郡人。於廣州法性寺宣講《涅盤經》,遇六祖惠能大師,始悟玄理,而以惠能為傳法師,八十七歲示寂。涅盤經:全稱《大般涅盤經》,為北涼曇無讖譯,四十卷。《涅盤經》主要宣揚佛身常在和“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