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轉經:讀誦經典。完整誦讀一部經者,稱真讀。僅讀誦其初、中、後之數行,或僅翻頁擬作讀經狀,均稱為轉經,又稱轉讀。
②心迷法華轉:心中不明白經義,隻是口中念誦《法華經》,這就等於被《法華經》所“轉”,沒有真正地誦念經文,所以沒有“轉經”。
③長禦白牛車:《法華經》以“白牛車”比喻一佛乘,即獲得了佛的智慧。《壇經》講的“白牛車”和“一佛乘”,實為借用這些名稱來表達禪宗的教義。
④三車:羊車、鹿車、牛車,次第譬喻聲聞乘、緣覺乘、大乘者。羊車是形容聲聞乘隻能自度,不能度他,好像一輛小小的羊車不能裝載貨物;鹿車是形容緣覺乘能自度兼度親屬,好像一輛鹿車能載少許的貨物;牛車是形容菩薩乘不但自度且能普度眾生,好像一輛大牛車能運載許多的貨物。
⑤三乘人: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聲聞乘又名小乘,可證阿羅漢果;緣覺乘又名中乘,可證辟支佛果;菩薩乘又名大乘,可證無上佛果。
⑥更不作父想:“父”指《法華經》中講的“大寶長者”,他曾把財物分給兒子們。這裏的意思是所有的財寶(佛性)都是自己本有的,不要認為是大富長者(即代表佛)的。
⑦亦不作子想:子,指大富長者的兒子,這裏指眾生。這句話的大意是不要認為財富(佛性)是他人的。
⑧亦無用想:所要表達的是父想、子想、用想都不應作意,即連想也不要想。雖說禪宗的立場是不必到自身之外尋求佛性,但也進一步認為連向自心尋找佛的念頭也應破除,因為這樣將限製自己的認識活動,也是一種執著。
⑨初中後善:初善、中善、後善。初善,指羊車,譬喻聲聞乘;中善,指鹿車,比喻緣覺乘;後善,即牛車,比喻為大乘者。
⑩火宅:比喻迷界眾生所居住的三界。語出《法華經·七喻》中的火宅喻。眾生生存於三界中,受各種迷惑之苦,然猶不自知其置身苦中,譬如屋宅燃燒,而宅中稚兒仍不知置身火宅,依然嬉樂自得。譬喻三界之生死,譬如火宅也。
B11法中王:指經過長時間修梵行,並證得無上菩提的修行者。
譯文
法達說:“要是這樣,隻要能理解佛法大義,就不要念誦佛經了嗎?”
惠能大師說:“佛經有什麼過錯,難道妨礙你念誦了嗎!隻是由於愚迷和開悟在於你個人,損失和增益全由你自己。口中念誦經文,內心奉行,這樣才是運轉起用佛經;口中念誦,心中不奉行,這是被佛經所牽引運轉了。聽我的偈。”偈說: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與義作仇家。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法達聽了偈後,不覺地悲傷哭泣,立刻大悟,轉而告訴惠能大師說:“法達從過去以來,實在是從沒有轉運起用過法華經義,而是被法華經文牽引運轉著。”又稟告說:“佛經中說,一切大聲聞乃至菩薩全部思索度量,也不能揣測佛的智慧。現在凡夫俗子們,隻要開悟自我本心,便說是佛的知見,不是上等根器的人,難免會對此說法有疑惑和毀謗。另外佛經上說了三種車乘,羊車、鹿車、牛車,還有一種白牛車,如何區別這些呢?希望大師再給予開示。”
惠能大師說:“佛經中的意思非常清楚明白,是你自己迷惑,背道而馳。那些三乘人,不能揣測佛的智慧,其錯誤就在於用思維去揣測度量。任憑他們費盡心思一起推測,反而離佛的智慧越來越遠。佛本來是為凡夫俗子們宣講教法的,不是為佛自己說的。如果不肯相信這個道理的人,任他退場出去,不要聽了。竟然不知道自己坐上了白牛車,卻還在門外找尋羊車、鹿車和牛車。況且經文明明白白地向你說了:隻有唯一的佛乘,沒有別的教乘,如果有第二個、第三個,甚至無數個方便法門,各種各樣的因緣際會、譬喻比方、言語詞句,這些方便法門都是為了說明這一佛乘。你怎麼不省悟!所謂羊、鹿、牛車是假設,是為過去愚迷眾生作的比喻;大白牛車是真實的,是為了當今人而設的。這隻是要教導你去除假相回歸真實,回歸真實之後,真實本身也沒有了,也不應該執著。你應該知道珍寶、財富,都是屬於你的,由你享用。不要想這個財產是你父親的,也不要想這個財產是你兒子的,也不要想這是財富,這樣才是叫作奉持《法華經》。如果這樣,就如同在前一劫到後一劫的漫長時間裏,在任何時間,都手不釋卷,從早到晚都在念誦心行《法華經》。”
法達受到啟發,高興得手舞足蹈,用一首偈來讚歎:
經誦三幹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
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惠能大師說:“你從今以後才可以被稱為念經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