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機緣品(2)(3 / 3)

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③,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對曰: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④,大似浮雲遮日麵。

不知一法守空知⑤,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⑥。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⑦,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⑧。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⑨,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為教授。

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⑩,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B11。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

注釋

①信州:今江西上饒。貴溪:今江西貴溪。

②大通和尚:五祖弘忍大師弟子神秀上座的諡號。

③文室:即禪寺中住持之居室或客殿,今轉為禪林住持或對師父的尊稱。俗稱“方丈”或“方丈和尚”。

④不見一法存無見:不見一法,指上文大通和尚講的“了無一物可見”。這裏指連“無見”都不應該存在心中,這樣將有礙於明心見性。

⑤不知一法守空知:不知一法,指上文大通和尚講的“了無一物可知”,“守空知”就是一種執著,認為真有“無一物可知”。

⑥錯認何曾解方便:錯以無知無見為真實。追求“無見”、“空知”也是一種對外在一切現象的執著。

⑦著相:執著於相狀。這裏指對“存無見”和“守空知”的執著。

⑧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悟”本是修行所追求的境界,但如果內心存在一個“無”的念頭,或自以為悟了,正好說明沒有覺悟,反而是處在“迷”的情況。

⑨三乘:指聲聞、緣覺和菩薩三乘。

⑩四乘:三乘加上一乘(佛乘)就是四乘。

B11最上乘:指大白牛車,比喻得佛乘者。《金剛經》說如來為發大乘者,為發最上乘者。

譯文

僧人智常,信州貴溪人。幼年時就出家為僧了,立誌求得識見本性。一天他來參拜禮敬惠能大師。

惠能大師問:“你從哪裏來,想求做什麼?”

智常說:“弟子我不久前到洪州白峰山禮敬大通和尚,承蒙開示識見本性、成就佛道的教義,但是還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狐疑。大老遠地跑來禮敬大師,乞望大師慈悲指授開示我。”

惠能大師說:“你在大通和尚那裏參禮,有些什麼對話,你先列舉一些我來給你看看。”

智常說:“智常我到大通和尚那裏,大約住了三個月,仍沒有受到開示和教誨。因為求法心切的緣故,一天傍晚我一個人來到方丈室,向大通和尚請教什麼是我的本心本性。大通和尚說:‘你看到虛空嗎?’智常說:‘看到了。’大通和尚問:‘你看到虛空有相貌嗎?’智常說:‘虛空沒有相狀,怎麼會有相狀形貌呢?’大通和尚說:‘你的自我本性,就如同虛空,沒有一個事物可以識見,這叫做正見;沒有一個事物可以認知,這叫做真知。沒有青黃長短,隻見本源清淨,智慧本體圓明,就叫做識見本性成就佛道,也叫做如來知見。’智常雖然聽到這種說法,但仍然並未了解,懇請大師開示。”

惠能大師說:“那位大師所說的,仍然存在著知見,所以讓你沒有了達,我現在給你一個偈吧。”偈說: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麵。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智常聽了偈後,心意豁然領悟,便敘述了自作的偈: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智常有一天問惠能大師:“佛說有聲聞、緣覺和菩薩三乘教法,卻又說了最上乘的成佛方法,對於這一點弟子還沒有開解,希望您為我指授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