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關於奇書《推背圖》(2)(1 / 3)

據說,袁天罡和李淳風當時都擔任司天監的職務,也就是天文台的長官,又稱為太史令。兩人經過仔細的觀測和研究,製作出渾天儀,麟德元年(664年)又創製了"儀鳳曆",後來此曆傳到了日本,在文武天皇二年(698年)到天寶六年(762年)之間的六十五年內,一直被采用。

在這樣的環境和條件下,李淳風和袁天罡製出了《推背圖》,由於其內容為最高機密事項,隻有當時的皇帝可以看,所以短時間內並沒有流傳到民間。如今,在《推背圖》傳本的開頭寫著——"唐司天監袁天罡李淳風撰"。李淳風的確是擔任司天監的官位,史書上也有記載,但是史書上並沒有明確記載袁天罡也是司天監。那麼,袁天罡究竟為何人?

袁天罡,生卒年不詳,本是一名道士,原名叫袁天綱,道名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風鑒和相術,曾在隋朝做官,為鹽官令。唐時,改為火山令。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歌》等。

袁天罡在唐代以善相術、風水著稱,是一代術數大師,他生前所作的各種神奇的預測無不準確應驗,在正史新舊唐書中都有列傳記載,各種野史筆記小說中有關他的傳奇故事更多,民間更把他視作"半人半仙"。袁天罡還有關於術數類著作傳世,在宋朝很流行的卦書《九天玄女六壬課》,據紀曉嵐在《四庫全書·存目》中考證就是袁天罡所撰。

袁天罡擅長利用"風鑒","風鑒"是一種憑借風吹的方向及聲音來占卜吉凶的方法,關於這個占法學術界並沒有定論,不過目前仍然存在著記錄它的文獻。在《隋書經籍誌五行類》中,收錄了二十二種"風鑒"原書。

他還很懂得觀相,預測他人的窮通非常準確。看過《西遊記》的人也許會記得,有一個住在長安城西門街的老頭叫袁守誠,算命百發百中,其實就是袁天罡的叔父。《永樂大典》的《西遊記》一節,也記載有袁守誠和袁天罡的事情。《永樂大典》的編纂年代是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距離袁天罡生存的時代相差了七百多年,既然有關於袁天罡的記述,可見他絕對不是一個普通人。

《唐書》記載袁天罡最著名的相術傳奇事跡,就是為女皇武則天看相。當武則天還在幼年繈褓中時,袁天罡一次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吃驚地說:"夫人當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麵,可是袁天綱說這兩個兒子都可以官至三品,隻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此女貴而不利夫!",後封韓國夫人。最後,由仆人抱出穿著男孩衣裳的武則天,袁天罡一見大為震驚,說她"龍瞳鳳頸,極貴驗也!"但又遺憾地說:"可惜是男孩,若為女,當作天子!"此後曆史證明,這一家人的富貴之命竟被他全部言中。

據傳,袁天罡是李淳風的師傅,他們都是隋未唐初知識淵博而又道術高深的道士。袁天罡曾經築舍於閬州蟠龍山前,李淳風因久慕其名,故前去拜於門下,曾一同修行煉金術。

這樣看來,雖然《推背圖》的主要作者是李淳風,他在做預言時被袁天罡推了一下背脊而停止,但是李淳風也肯定受到自己的師傅袁天罡的指導,所以才有兩人合撰之說。或許我們也可以這樣推測:李淳風是太史局的司天監,而袁天罡是世外高人(曾築舍蟠龍山),李淳風曾去向袁天罡拜師學藝,他們之間有著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所以,在唐太宗要求李淳風對唐朝運數進行預言時,李淳風也推薦了袁天罡,兩人合力作出《推背圖》。

總之,受當時科技條件的限製,我們已不可能像今天這樣用影視方法將曆史記錄和保留下來,李淳風和袁天罡究竟是怎樣寫成《推背圖》的也就不可考證,書是一本奇書,寫成奇書的方法更是神奇的方法。

4、金聖歎評點《推背圖》,泄漏天機遭橫禍

金聖歎(1608—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一說本姓張,名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金聖歎性格詼諧怪誕,狂放不羈,好飲酒,言行不同流俗。他一生絕意仕進,以著述為業,學問淵博,議論多警世駭俗,留下很多尖銳諷刺當時社會的作品。金聖歎曾經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廂記》等書做評注,在曆史上非常有名。

明末天啟二年(1622年),金聖歎年僅十五歲就得到《推背圖》的抄本,從中得知明朝的國運不長了。他在《推背圖》上還寫了一篇短文,原文如下:

謂數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謂數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數,不可知者亦數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

吾嚐仰觀於天,日月星辰猶是也;俯察於地,山川草木猶是也。我所親見之天地,非猶我所未親見之天地耶。然不得謂我所未親見之天地,即為我所親見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異矣。我自我,兩天地異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數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後有我生以後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豈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數之時義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