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二乘九等於十八,也和六一八年中的"一八"吻合,"二九先成實"是說李淵建立唐朝,李樹結了果實。但是李淳風寫《推背圖》時,已到了貞觀年間,唐朝也早已建立,用不著再去預言之前的事情,所以我認為"二九"解釋為"二百九十年"比較合適。
頌曰第三句"一統定中原",很容易理解,當是指唐朝統一天下、安定中原的意思。
頌曰第四句"陰盛陽先竭",從字麵上看,是說女人旺盛從男人衰竭開始,在這裏指武則天在宮中掌握權勢,高宗逝世的意思。高宗李治本身多病虛弱,性格又優柔寡斷,軍國大事常交給武則天料理,正好應了"陽先竭"的預言。此後,女人幹預政治遂成了唐朝宮廷的風氣。例如中宗時的韋後幹政,中宗被韋後所毒殺;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又聯合李隆基殺韋後;玄宗李隆基被楊貴妃的美色所惑,荒廢朝政,醞成"安史之亂"的禍變,唐朝從此開始衰徽。
由此可見,《推背圖》的第二象把整個唐朝的運數說得很透徹,把建國的年代、朝代延續的總年數、陰盛陽衰的宮廷特點都表現出來了。這就是預言書神奇的地方,它能把多變而複雜的曆史用簡短的幾句話和一幅素描圖像概括出其發展軌跡,寓意深刻。
2、即使天機泄露也阻擋不了武則天的篡唐稱帝
當《推背圖》在第二象中提醒唐朝將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後,在第三象中就明確預言了會有一個叫武曌的女人稱帝亂唐。
第三象丙寅乾上艮下遯
讖曰:日月當空。照臨下土。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頌曰: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遺枝拔盡根猶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金聖歎:"此象主武曌當國,廢中宗於房州,殺唐宗室殆盡,初武氏削發為尼故有"參遍空王"之句,高宗廢後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
從這一象的圖像來看,畫的是一個手握大刀的女人,氣勢非常勇猛,雖是女身,但才智能力都勝過男人。也就預示著當武則天當上皇帝之後,會對李氏子孫進行屠殺,曆史也的確是如此演繹的。
讖詞的第一句"日月當空","日月"和"空"組成一個"曌"字,和"照"音義皆同,而第四句"不文亦武"中又有"武"字,合起來也就是"武曌"。武則天本來叫武媚娘,她做了皇帝後,自己創造了一個"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
武則天(624—705年),原名武媚娘,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她的父親武士彠在唐高祖時任工部尚書,唐太宗即位後改為為豫州都督。武媚娘自幼聰慧敏俐,極善表達,而且膽識超人。父親覺得她是可造人才,便教她讀書識字,使她通曉世理。據史料記載,她十三、四歲時,已能博覽群書,詩詞歌賦也都有了一定基礎,而且長於書法,字態卓爾不群。
貞觀九年(635年),高祖李淵死於長安大安宮垂拱殿,武士彠在痛悼高祖中患病身亡,時年59歲。之後,武媚娘與母親楊氏一起回文水葬父。貞觀十一年(637年),太宗李世民在全國點選宮娥,十四歲的武媚娘被選中,召入宮中,因她美麗聰明又有才華,很受唐太宗寵愛,很快被封為才人。
讖詞第二句的"照臨下土",也就是指武曌將要君臨天下,"下土"即江山,古文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說法。
第三句的"撲朔迷離"意指"雌雄莫辨",源自古樂府詩《木蘭詞》。講的是北魏時期的一個故事:一位叫木蘭的少女因老父被征召從軍而感到很悲傷,因此自己女扮男裝代父出征,曆經十三年的苦戰,凱旋而歸,得到天子的恩賞。卸下軍裝之後戰友才發現她是楚楚動人的女子,感到非常驚訝。
在《木蘭詞》中有"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的詩句,因此產生"撲朔迷離"的成語,是指木蘭這位代父從軍的少女"雌雄莫辨"的裝扮。也寓意武曌做了皇帝,遠在一般男子之上,她雖是女兒身,卻具有與男人相同的權力和勇氣,統治天下。
頌詞的第一句"參遍空王色相空","參遍"就是各處的意思,而"色相"則是姿形的意思,"各處姿形皆成空",意指武則天曾皈依佛門。
武則天進宮後,李淳風夜觀天象,預測到宮中會有一個武姓女子亂唐,便報告給唐太宗,唐太宗雖聽從了李淳風的預言,但並沒有直接殺掉武則天,而是將她趕出宮,命她削發為尼,住在一間草庵中。
而頌詞第二句的"一朝重入帝王宮",也就是說"有朝一日會再度回到後宮",而史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唐太宗於公元六四九年駕崩後,還在太子時代就與武則天有交情的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又將她迎入宮中。在此還要注意的就是,太宗送給武則天的草庵叫做"興龍庵",也預示著暫時潛入地中的龍會再次乘風雲躍出,似乎已經決定了武則天將會回到後宮的命運。
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在當東宮太子時,就和武則天有非常曖昧的關係。高宗還曾向她許諾:"朕登皇位之後,立即冊封汝為皇後,若有違背誓言,天誅雷劈。"並解下身上所佩九龍羊脂玉環為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