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 / 1)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 927 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省的阿拉卡塔鎮。他自小在外祖父家長大,13 歲時,遷居首都波哥大,18 歲進國立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後因內戰中途輟學,進入新聞界,同時從事文學創作。

馬爾克斯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善於用避實就虛、以虛喻實的曲折、誇張手法來反映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他認為這是用拉美人的認識方式來表現拉美現實的“真正的現實主義”。

他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196 7)、《家長的沒落》(1 975)、《霍亂時期的愛情》(1 985)、《迷宮中的將軍》(1 989),中篇小說《枯枝敗葉》(19 55)、《惡時辰》(19 61)、《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 61)、《一件事先張揚的人命案》(1 981),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19 55)、《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 62),電影文學劇本《綁架》(19 84),文學談話錄《番石榴飄香》(1982)和報告文學集《米格爾·利廷曆險記》(1 986)等。

《一件事先張揚的人命案》是馬爾克斯為反對智利軍政府,宣布“文學罷工”而停筆 8 年之後重新握筆寫成的一部中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雖以 30 年前哥倫比亞發生的一件命案為題材,但作者並未詳述凶殺的細節和編選曲折的故事,而是采用看似平鋪直敘的筆調從多種角度描述凶殺案的原因和背景,探究造成悲劇的根源。其創作意圖,要通過這樁命案來反映哥倫比亞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落後麵貌,嘲諷權貴,鞭撻封建意識和仇殺行為。這篇作品雖然用的是“來訪”式記錄體手法,有著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精當的結構形式,但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猶存。

《百年孤獨》中的一些表現手法,如預感和預兆、循環的時間觀念、神奇的誇張、顏色的象征以及“意象”手法等等,在本篇中均有所 運用。另外,文字精 練,結 構嚴謹,因而 小說出版後,引起社會巨大反響,僅在哥倫比亞,兩周內即售出 10 0 多萬冊,打破了拉丁美洲所有文學書籍的出版紀錄。

1 98 2 年,“因為他的長短篇小說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和鬥爭”,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