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爾瑪,1833 年出生於秘魯利馬。青年時期在利馬的聖馬科斯大學攻讀法律,中途輟學。後刻苦自學,大量閱讀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投身當時風靡拉丁美洲的浪漫主義運動。最初從事詩歌創作,後轉 向 散文。185 5 年發 表 第 1 部 浪漫 主 義《詩 集》。1 86 0 年因卷入反對卡斯蒂亞總統的活動,被放逐智利,在瓦爾帕來索編輯《南美雜誌》,並繼續文學創作。1 862 年在智利發表曆史研究著作《利馬宗教法庭紀年》。後被任命為駐帕拉領事,曾去歐洲旅行,結識拉馬丁等浪漫主義作家。1 865 年在巴黎出版詩集《和聲》。186 8 年在巴爾塔總統任內擔任政府職務,當選為國會議員。1 87 0 年第 3 部詩集《西番蓮》出版。18 72 年巴爾塔總統被刺後,退出政界,專心從事著述。

帕爾瑪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作品是《秘魯傳說》。這部巨著共 7卷,從第 1 卷 發表(18 72)至 最後一卷 出版(19 10),曆時 40年。全書共包括傳說 45 3 篇,其中 33 9 篇寫的是殖民時期。作者運用對秘魯曆史的淵博知識,根據各種奇聞軼事,編織出生動的傳說,再現了殖民地時代的風貌,概括了秘魯民族的生活。

傳說按內容可分為宗教性、世俗性、戲劇性、流浪漢文學體、曆史性、傳奇性等 6 類;按反映的時代大致可分為:印加時代傳說(至 1533 年)、總督時代傳說(1534~1824)、獨立時代傳說(1825~1830)、立憲時代傳說(1831 年以後)和曆史時代不詳的傳說。

傳說來源廣泛,作者從史冊、遊記、詩文、傳記乃至修道院的記錄,以及成語、諺語、民謠、習俗、民間故事、傳奇中發掘素材,編集成書,描寫了從乞丐到總督各種人物,展示了各個曆史時期內容極其廣闊的畫卷。

這部作品創造了一種新穎獨特的文學形式,在拉丁美洲影響深遠,模仿者很多,如智利的恩裏克·德爾·索拉爾、烏拉圭的弗朗西斯科·埃斯卡多,墨西哥的巴列·阿裏斯佩,秘魯的何塞·安東尼奧·拉瓦列,以及玻利維亞的胡利奧·海梅斯等。

帕爾瑪的其他著作有詩集《動詞和形動詞》(18 77)、文學評論《破爛貨》(1 900)、文選《美洲弦琴》、遊記《回憶西班牙》(1 897)和《我那時代的流浪生活》等。

帕爾瑪是秘魯著名詩人、曆史學家、散文作家,於 1 918 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