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費尼莫·庫柏,1 789 年 9 月 1 5 日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伯林頓地區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國會議員、當地法官。1 80 3 年庫柏進入耶魯大學學習,到第三年時被學校開除學籍。後來,曾在海軍服役。1 82 6 年,庫柏出國旅遊,達 6 年之久,大約於 18 33 年回到美國。庫柏的晚年是在自己的家鄉庫柏鎮度過的,並一直專心致誌地從事寫作活動,直到 18 58 年 9 月 1 4 日逝世為止。
庫柏自幼生活在庫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關印第安人的傳說,都深深吸引著他。1 80 6 年他到商船上學習航海,後來在安大略湖畔一海軍基地參加造船工作。並曾被任為海軍上尉。1 81 1 年辭去海軍職務,同一個地主的女兒結婚,並定居在庫珀斯敦。
庫柏的文學生涯開始於 31 歲,他的第 1 部小說《戒備》於1 82 0 年自費出版。小說寫他未曾經曆過的英國上層社會的生活,很不成功。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改變方向,寫了一部他認為“應當是純粹美國式的以愛國為主題的書”,即《間諜》。故事發生在獨立戰爭時期兩軍爭奪的要地韋斯切斯特。小說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愛國的英雄哈維·柏契。他是貧窮的小販,受起義軍總司令華盛頓的派遣會刺探敵方的情報,在極其危險的環境中勇敢地執行任務,革命勝利後仍當小販。小說在 1 821 年出版後受到歡迎。庫柏以後又寫了反映邊疆生活的《拓荒者》(182 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 824),在美國文學史上開創了 3 種不同類型的小說,即革命曆史小說《間諜》、邊疆冒險小說《拓荒者》和海上冒險小說《舵手》。
《拓荒者》是以獵人納蒂·班波為主要人物的五部曲《皮襪子故事集》之一。開始時庫柏並沒有通盤的寫作計劃。按內容順序排列,18 41 年出版的《殺鹿者》居先,依次為《最後的莫希幹人》(18 26)、《探路人》(1 840)、《拓荒者》和《大草原》(1 827)。庫柏在《拓荒者》中著力描寫獨立戰爭後紐約州開發地上的小城鎮生活。因使用鹿皮護腿而得到“皮襪子”綽號的納蒂·班波在森林中以狩獵為生,與印第安人為伍,因兩次救過法官的女兒,法官企圖把班波置於他所代表的“文明”的保護之下。班波不喜愛這種“文明”,走向西部未開發的土地去過他熱愛的森林生活。小說中還穿插描寫傳奇式的愛情故事。
五部曲中最出色的一部是《最後的莫希幹人》,故事發生在18 世紀中葉,英法殖民主義者為掠奪印第安人土地而發生戰爭,印第安人一方麵被屠殺或者充當炮灰,另一方麵又互相殘殺,終於使整個部落絕滅。庫柏雖然對印第安人的遭遇往往流露出同情和憤慨,但明顯地站在英國殖民軍一方,認為親英的印第安人都是善良的,親法的則是惡人。這部小說以英軍司令的兩個女兒前往司令部的經曆為線索,展開了在原始森林中的探路、追蹤、伏擊、戰鬥等驚險情節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