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1032~1085),字伯淳,後人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0),字子叔。後人稱為伊川先生。二程是河南(今洛陽)人,在政治上傾向保守,反對王安石的改革,他們是理學的奠基人。由於兄弟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逐漸形成了他們的“洛學”學派。其著作為後人編為《河南二程全書》。

二程在青年時期師從周敦頤,他們與邵雍是朋友,與張載是親戚,張載是二程的長輩。他們在一起討論學問,互相有所影響。這五個人是道學在宋代的重要人物,後來稱為“北宋五子”。

二程以“理”為核心。

初步建立了一個理學唯心主義哲學體係,所以,我們說二程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他們在學風上對於儒家的經典,不是采用一字一句地剖析原意並考證來源的訓詰方法,而是采用了“其用在已而明於知女”的方法,要求通過學者自己本身的正心:誠意、修身等功夫,以達到“明於知天”的目的,即使人們真正懂得儒家經典所說的“天理”“天道”,以及體現“天理”“天道”義理的封建道德倫理綱常。因此洛學與閩學結合就成為後期封建社會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