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1940~1962),共產主義戰士。湖南望城(今長沙市)人。出身於貧農家庭。七歲就成了孤兒,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建國後,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親切關懷,被送入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後,在鄉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縣委會當通訊員和公務員,被評為模範工作者。1957年2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以後參加根治溈水工程、團山湖農場和鞍鋼等建設,多次被評為“勞動模範”
和“先進生產者”。1960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入工程兵運輸連。他立下誓言:
“我要堅決做到頭可斷,血可流,在敵人麵前決不屈服、投降……把我可愛的青春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入伍後,他刻苦學習毛澤東的著作,努力改造世界觀,苦練殺敵本領,以強烈的國家主人翁責任感,自覺地為黨分憂,經常想到國家和集體,克己奉公,把自己積存的錢全部支援人民公社和災區人民。他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的人。”1960年11月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升任班長。他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想法為黨多做工作,經常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做好事,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入伍不到三年,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評為“節約標兵”和“模範共青團員”。
1962年8月因公殉職。
因公殉職後,1963年1月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雷鋒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題詞:“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誌親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劉少奇題詞:“學習雷鋒同誌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周恩來題詞:“向雷鋒同誌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鬥誌。”此後,掀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向雷鋒學習的熱潮。此後,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學雷鋒的日子。
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
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於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詩歌頌雷鋒:
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階級觀清楚,勞動念樸純。
螺絲釘不鏽,曆史色常新。
隻做平凡事,皆成巨麗珍。
普通一戰士生活為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隊伍中,人人都記得毛澤東提出的“向雷鋒同誌學習”的號召。這位解放軍的普通戰士,在黨的培養下成長為全國人民的好榜樣,他身上的魅力不僅是共產主義精神的體現,同時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好詮釋。他的愛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奮不顧身、艱苦奮鬥、助人為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崇高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