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之父”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祖籍是浙江省杭州市。1929年至1934年就讀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係學習,獲碩士學位。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係學習,並獲博士學位。1939年-1955年間,先後擔任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研究員、助理教授、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等職務。1955回國,投身於開創中國力學、航天事業等工作。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學部委員、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第一任所長,中國力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等。1958年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為我軍的科技事業發展作了大量工作。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錢學森親身經曆了辛亥革命的爆發。多年的留學生涯,他時刻心係祖國,他認識到了一個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並立誌為謀求祖國軍事高科技和軍隊現代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全部。
錢學森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家中的獨生子。其父親錢均夫(名家治,後以號行)是浙江杭州一個沒落的絲商的二兒子。父親小的時候,中國社會受維新變法影響較大,他在當時的杭州求是書院讀書,曾到日本學習教育和地理、曆史,因此思想比較先進。母親章蘭娟是當時杭州一位富商的掌上明珠。錢學森的外祖父因十分欣賞錢均夫的才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後錢均夫就職北京當時的教育部。錢學森在三歲時隨父到了北京,上過蒙養院(幼兒園)、女師大附小、師大附小和師大附中,後考入上海交大,畢業後留學。1947年與女高音聲樂家蔣英結為夫婦。
錢學森從小就很聰明,三歲時就已經能背誦上百首唐詩、宋詞了。他不但記憶力超人,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簡單的數學題,而且又快有準。鄰居們開始覺得不敢相信,紛紛出題考他,可是每次他都能對答如流。漸漸的,大家都竟相傳說:錢家生了個“神童”。
錢學森小學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記得在讀低年級的時候,班上的小朋友都喜歡用廢紙折成飛機,然後一齊拋到空中,比誰的飛的又高又遠,還不容易壞掉。開始錢學森的紙飛機也是和其他小朋友的一樣,總是飛不高,還很快就壞的不能玩了。可是他漸漸地發現,有的紙飛機就不同,不但質量好,而且可以早空中堅持好一會才盤旋著落在地上。這是為什麼呢?錢學森決定弄個水落石出。他開始找來很多的廢紙,然後一張張的折成飛機,拋向空中看它們的軌跡,觀察哪一種比較好。結果再玩這個遊戲時,大家都發現,錢學森折的飛機成為最棒的了,孩子們羨慕不已。原來錢學森發現折飛機要選稍硬的紙,再把飛機折的規正,棱角分明,頭尖一些,這樣就可以減小空氣阻力,更好的利用風向,使紙飛機飛起來順暢無比。小小的年紀,錢學森就已經懂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顯露出非凡的天資和智慧。
錢學森小學畢業升入北京師範附屬中學。北師大附中校風純正,師資力量雄厚,民主、自由、開闊的學習環境,真可謂是一片得天獨厚的培養人才的沃土。1929年錢學森中學畢業,為複興祖國他決定學習工科,並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在交大,錢學森遇到兩位倡導把嚴密的科學理論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的恩師,一位是工程熱力學教授陳石英,一位是電機工程教授鍾兆琳。這對他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1930年暑假期間,錢學森因病休學一年。正是在這一年裏,錢學森接觸到了學校中學不到的很多東西。因為在家養病,為了打發時間,他就常買一些書來讀。其中有一本有關藝術的書,是一位匈牙利社會科學家用唯物史觀的論點寫的。在這之前,他從未想到對藝術可以進行科學分析,所以對這一理論發生了莫大的興趣。接著他讀了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布哈林的唯物論等書,又看了一些西洋哲學史,也看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這些書給了他巨大的震驚和靈魂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