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被譽為世界華人首富,亞洲投資巨人。

1928年7月,李嘉誠出生於廣東潮州市一個貧窮家庭,父親為教師。

1933年9月至1936年6月,在小學讀書。李嘉誠童年過著艱苦的生活。正逢中國戰亂。期間,日軍占領了汕頭。

1940年,14歲的李嘉誠隨父母走難,於1940年冬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的舅父莊靜庵。

1943年,李嘉誠父親李經雲因病去世。

1943至1946年,身為長子的李嘉誠,為了養家糊口及不依賴別人,決定輟學,在一家鍾表公司打工。

1946至1947年,李嘉誠到一塑膠廠當推銷員。由於勤奮上進,業績彪炳,隻兩年時間便被老板賞識,升為總經理,那時,他隻有18歲。

1950年,李嘉誠立誌創業,在筲箕灣創立了長江塑膠廠。他向親友借了五萬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積蓄的七千元,在筲箕灣租用廠房,正式創辦“長江塑膠廠”。

1957年,在北角創立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發展塑膠花、玩具生產等。

1958年至1960年,先後在北角、柴灣(1960年)建造了兩座工業大廈。

1957至1963年,前後七年時間,長江廠的塑膠花產品很快打入香港和東南亞市場、歐美市場。“長江”的訂單以倍數增長。

1963年,李嘉誠與表妹莊月明(即其舅父莊靜庵之女)成婚,翌年生下長子李澤钜,次子李澤楷則在1966年出世。

1964年,李嘉誠已賺得數千萬港元的利潤;而“長江”更成為世界上最大塑膠花生產基地,李嘉誠也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美譽。

1965年2月,香港發生了嚴重的銀行信用危機,人心惶惶,投資者及市民紛紛拋售房產,離港遠走。香港房地產價格暴跌,地產公司紛紛倒閉。

1967年,受內地文革影響,香港發生反英暴動,進一步使房地產市場陷於死寂。

不過,李嘉誠卻看好香港工商業的前景,認為香港這個商機十足的殖民地,不會久亂。他反行其道,在人們賤價拋售房產的時候,卻大量購入地皮和舊樓。

不出3年,風暴平息,香港社會恢複正常,經濟複蘇,大批當年離港的商家紛紛回流,房產價格隨即暴漲。李嘉誠趁機將廉價收購來的房產,高價拋售獲利,並轉購具有發展潛力的樓宇及地皮。

1970年,李嘉誠已擁有樓宇麵積共630萬平方英尺。

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創辦長江置業有限公司。翌年改組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地產事業上大展拳腳。

1972年9月,李嘉誠創建了長江實業有限公司,11月1日,“長實”股票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相繼在倫敦(1973年)、加拿大的溫哥華(1974年6月)掛牌上市。

1974年5月,與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聯組怡東財務有限公司。

1977年,收購怡和集團的主要旗艦“九龍倉”未能成功。

1978年,李嘉誠又再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收購另一個老牌英資公司青洲英泥,成為該公司董事局主席。

1980年,李嘉誠已擁有超過40%的“和黃”股權,順利登上和記黃埔董事局主席的寶座。

同年,成立李嘉誠基金會。

1985年5月,李嘉誠出任彙豐銀行董事局非執行副董事長。

1986年,長實集團名列香港十大財團首位,李嘉誠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總值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