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李嘉誠獲英國CBE勳銜。
另外,自70年代起,李嘉誠已開展了海外投資,至80年代,他逐步有目的擴大有關的投資比重,進行企業全球性戰略。分別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新加坡設立根據地。業績一年比一年好,還未到90年代,他早已成為香港的首富,並且一直保持著這個領導地位。
1990年1月,李嘉誠的夫人莊月明女士因心髒病突發,撒手塵寰,享年五十六歲。
1990年2月,李嘉誠第十次到汕頭大學。他和長子李澤钜、次子李澤楷出席汕頭大學落成典禮。
1990年後,李嘉誠開始在英國發展電訊業,組建了Orange電訊公司,並在英國上市,總投資八十四億港元。
1990年4月,李嘉誠旗下的“和黃”與“中信”、英國大東電報局合作投資的“亞洲衛星一號”由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成功地送入東南亞上空的同步軌道。
1991年,“長實”財團發展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和重大影響的跨國多元化企業集團,擁有一千兩百多億港元資產,比1986年增加兩倍半。
1992年5月,“長實”、“和黃”及加拿大的“怡東”與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中國機電輕紡投資公司組建“深圳長和實業有限公司”,此乃李嘉誠首次在深圳投資。
1993年10月,李嘉誠到北京出席“和黃”與深圳東鵬實業有限公司合資組建的“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的簽字儀式。簽字儀式前,李鵬和朱鎔基分別會見了李嘉誠。
1994年11月,李嘉誠獲香港《亞洲周刊》主辦的“九四年企業家成就獎”。
1995年8月,李嘉誠及一批關心香港前途的商界人士組織“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會”。
1996年,Orange在英國上市的。
1999年,李嘉誠旗下的集團盈利高達1173億港元。
2000年4月李嘉誠把持有的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給德國電訊集團,作價1130億港元,創下香港有史以來獲利最高的交易記錄。換言之,李嘉誠用了短短三年時間,便獲利逾千億港元,使他的資產暴升一倍。
2000年由美國《商業周刊》編輯部一百八十餘位資深編輯及其全球各地24位記者評選的“2000年度25位最佳經理人”,李嘉誠成為全球唯一入選的華人企業家,名列第十一位。
2001年李嘉誠以個人資產126億美元(即983億港元),被《福布斯》評為“亞洲首富”及“全球華人首富”。
2001年《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全球50大富豪榜排名榜,排名最高的是第23位的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李嘉誠並被評為全球最有錢的華裔富商。
2003年7月美國《福布斯》雜誌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富人榜”。中國香港的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排名榜單第五名。
2004年《星期日泰晤士報》發表得本年度全球最富有人士排名榜,亞洲排名最高的是世界第25位的李嘉誠。
2005年美國《福布斯》發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誠排名第25名。
2006年美國《福布斯》發布的“年度世界財富排行榜”上,李嘉誠排名第10位。
2007年美國《福布斯》發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誠以230億美元居第9名。
2007年3月李嘉誠獲得中國民政部2006年度“中華慈善獎”獲獎名單中,李嘉誠榮獲“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