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槐花城長篇連載17)(邊城蕩倭寇)(2 / 2)

情投意合的弟兄們在一起,當然是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一夜無眠。阿三在自己取來了上等的鹿肉。三人喝酒吃肉,高談闊論。少不了唐朝的無弦琴的助興,氣氛更為濃烈了。

老婆婆滿意地看著三個兒郎,高興地說:“如今我有了三個兒子養老!”

幾分酒意的唐朝和阿三同時向老婆婆跪拜道:“娘,我二人就是您親生的!”

老婆婆笑的合不攏嘴,心裏道:“這孩子們,可真是性情中人!”

好不容易盼到了天亮,三人打點行裝,背負起遠大的誌向,邁步離開了天上之巔。

走出家門,但隻見天地之間莽莽蒼蒼,前途未卜,三人躊躇滿誌。

唐朝心胸為之開闊,隨口吟誦了一句:“海闊天空任鳥飛,壯士瀟瀟易水寒……”

司馬宏接口道:“我二人可要壯士回返,老娘等著人送終盡效哩!”

一路上風餐露宿,三人馬不停蹄,來到了邊城。

這座城鎮位於南國。北方飄雪,而這裏氣候依然是溫暖如春。按理說這樣好的環境,人們應該安居樂業才對,可是這裏十室九空。

三人來到海邊,望著浪花濁岸,拍起千堆雪。心裏亦是心潮澎湃,難以形容複雜的情感。

三人來到了一處客棧,生意冷冷清清。

店小二招呼他們坐下,並無多少笑容。

唐朝理解現在邊城不比從前,碼頭沒人貿易交易,當地居民多有遷徙,怎能不荒涼?

靠在牆角的地方有兩個食客,他們卻旁若無人地交談:“我說老兄,別開玩笑了,兵荒馬亂的,做啥生意?”

“不下海,我婆娘和孩子要餓死的!”另一個食客憤懣地喊:“難道要看著孩子們活活餓死嗎?”

“可是,總比倭寇殺死了好!”這食客說:“咱們老鄉四兒不是出海了麼?至今沒見回來,多少日子了?”

兩人的談話,都聽在了唐朝三人的耳朵裏。唐朝走到跟前說:“這位小哥,我陪你出海,保你平安!”

兩人被嚇了一跳,此人何時來到身邊卻無聲息。

“別誤會,我們從天山而來,專門和倭寇作戰的!”唐朝解釋說:“別誤會,我們不是倭寇!”

兩人搖了搖頭。

“二位不信?”唐朝有些著急:“為何?”

“不是不信,看你年紀輕輕,還是不要趟這渾水為好!”左手的食客和顏悅色地解釋說:“這裏見過了許多熱血男兒,最後都連屍體都找不到!”

唐朝怒極,一掌拍在了桌子上,桌子登時粉碎。二食客被嚇得向後跳起。

司馬宏急忙走過來打圓場:“對不起二位,我兄弟脾氣不好,多有得罪!”

二人聽了此話,臉上卻沒有不滿,相反多了幾分喜色,其中一人道:“你兄弟武功甚好,看來我們終於盼到了希望!”

阿三走過來,和司馬宏以及唐朝把手握在了一起,那一刻,讓在場之人紛紛鼓掌喝彩,客棧裏多了許多歡笑和談論。

眾人圍著他們三人問這問那。

“原來是槐花城少城主大駕光臨!”客棧老板走了出來。此人麵容慘白,行動還有些不便:“鄙人剛剛和倭寇有些爭鬥,目前尚未恢複,見笑了!”

唐朝三人急忙給對方回禮。

大家落座。唐朝意氣風發說道:“我們成立抗倭小分隊。我門三人教習大家武功,看看能有多少人報名!”

在場之人紛紛舉起了手。

客棧老板激動地對眾人說:“我的客棧免費為大家提供住處,隻要能蕩平倭寇,我就是傾家蕩產也要和你們抗爭到底!”

大夥兒群情激憤,喊聲雷動。

突然之間,客站外馬蹄聲驟起。一個粗魯的聲音傳了進來:“保護費何時交?”

話音未落,幾個全身金黃色鎧甲的人氣勢洶洶地闖了進來。

為首之人甩著手裏的馬鞭說:“你們在集會?想反抗不成!”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