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吃的就是個大餡,包的像餛飩似的還有什麼吃頭。可由於技術水平的限製,那些業餘選手都填不了大餡。餡和麵的比例最後失調了,臨時又找炊場要了點麵來,我又緊急和了一塊麵,才把富餘的餡都包上。本來設想需要兩三個小時的,由於有了老舅這位高手的強力參與,整個過程,不過一個小時多一點就鳴鑼收兵了。
餃子包完了,包出了全號人的參與意識,大家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都興高采烈,似乎一頓一年一遇的美味就要進嘴了。可是,大煞風景的可是,最後號裏的大多數人卻都沒有吃上。雖然,看守所裏平時賣的吃食並不少,各種肉類熟食不缺。但餃子這個依靠手工操作,需要勞動密集型才能產出的東西卻是稀罕物,確實隻有“一年到頭”才能見著。
包餃子是技術,煮餃子同樣也是技術,不僅僅是煮熟、不破,還要把它煮得豐滿誘人食欲更是技術。可很多人不了解這一點,起碼現在號裏的劉隊就不了解。本來煮餃子也是本人的強項,即使是餡小一點的餃子,也能把它煮的像一個個小胖子一樣,腆著圓鼓鼓的肚子。我是很想跟著到炊場煮餃子去的,發揮特長是一方麵,私下裏也是想借機見識一下我們的炊場,能增加點知識,積累點素材。可劉隊根本就沒有體會這上麵的技術含量,直接指派“一小”和“二小”倆人端著餃子去了。兩位都是沒有幹過家務的小孩,“二小”雖然在號裏充任勞作,可連沏個稍微複雜點的“海鮮雞蛋湯”都是我手把手教的,“一小”的手動能力更是令人不敢恭維,諸位可以在前麵他分配土豆燒牛肉的手法上略見一斑。這兩人端著餃子出號門時,一種可以預料的結局已經在我心裏產生了。我本想向劉隊申請一下,讓我也跟著去,別讓全號人的勞動成果功虧一簣。可又一想到劉隊一貫慣於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家都高高興興的時候變臉,給人難堪的處事方式,隻得按捺住自己,作罷了。食堂,我們這裏把它叫做炊場,曆來號稱重地,別說在看守所裏,就是一個在普普通通的機關商號,也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我毛遂自薦,劉隊未必領情先不說,很可能反倒以為別有用心,給我使點臉色。全號人都正在高興頭上,我又何必冒這自取其辱得風險。我心裏期盼著,炊場裏不是還有專職的炊事人員嘛,他們是當然的行家裏手,看到兩位“棒槌”笨手笨腳煮餃子,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的。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唯一一個切身觀察、體驗炊場的機會失去了。
盡管我並不情願,但我預料過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餃子拿到炊場煮的時候,炊場裏的專職人員還就是袖手旁觀。他們可能也有顧慮,人家是內行,從外觀就容易發現這些餃子的“本質”就有問題,入水以後很難保證還能全身而出,怕擔責任不想趟這趟渾水。炊場裏,正式編製的人民警察寥寥無幾,大部分還都是在押人員中的勞動號,這些人都是已決犯,被判過刑,懂得責任就是刑期,責任越大刑期越長。由此多長了點心眼,這也很正常。
但不應該的是,餃子熟了之後,他們沒有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不該出手時就出手,截留了我們的勞動果實。在編的人民警察對吃頓餃子不困難,人家到點下班,回家想吃什麼吃什麼。勞動號可不一樣了,雖然所裏照顧,他們單獨的夥食物美價廉,可吃餃子也照樣是一年等一回。還不止他們,據說連值班的幾位管教也“出手”了。盧處為人處世很周到,還給自己現住的優待號也拿去一些,讓他們也嚐嚐。又和幾個友鄰監號的號長們意思一下,每位都給送去一碗。餃子要送人一些本也在計劃之內,畢竟這是稀罕物,難得一見,親近的牢友們嚐嚐也符合情理,我們在包的時候已打出了富餘量。雖然現在送出的量比預計要大得多,可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出資人本來就是人家盧處,盧處的處事風格大家都是很了解的,不能破了人家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