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1 / 1)

後麵的事情本來已然出了看守所,不在“鐵窗“之內了,可筆者覺得還是有必要“漫記”一下,因為沒有它,會影響一條知識鏈的完整,在“學術”上存在瑕疵。

按照傳統,坐牢的人開放後,回家吃的第一頓飯也有“講究”,這就是必須吃素,不能動葷腥。按照民間習俗,吃素,意味的是素素淨淨,別再橫生枝節,祈求平安的意思。我覺得坐牢人這個傳統作法很好。這不僅在精神層麵上有意義,而且也很符合生理科學。坐牢人在很長的一段曆史上是“市場經濟”可以享受的,那個年月不允許。即使自己再有錢,在牢裏也是買不到盒飯和小炒的,隻能頓頓吃水上漂兒的牢飯。肚子裏一點油性都沒有,腸胃也都適應了消化這樣的東西。如果一出牢門,馬上大油大膩地吃一頓,況且,牢犯們早都饞壞了,再放開量地大吃,肚子會受不了的。很可能就把人吃壞了,若是醫療條件再跟不上,為此喪命也說不定。

由此看來,有關“牢事”方麵的各項規則、潛規則,慣例、習俗,並不都是陳規陋習,也有著科學的一麵。

我的家人如同不懂開放的人都要穿一身新衣服新鞋一樣,也不懂這方麵的規矩。他們按照北方人的習俗,遇喜事一定要吃撈麵,俗稱喜麵,我進得家門,一桌撈麵已然準備好了。

出了牢門,沒有換新衣服,我沒有直接回家,雖然我的親人們已經望眼欲穿。我去洗了澡,理了發。雖然那個頭發很短了,我也把它染了染,把白頭發遮蓋一下,期望自己能夠精神一點。

進了家門,飯都已經擺上了桌。我從櫃裏拿了一瓶酒,這個日子當然要喝點。而且還應該喝點好的,我拿出的是一瓶塵封多年的“劍南春”。倒了滿滿一杯酒,我對大家說:“這些日子你們辛苦了。咱們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