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分庭抗禮(1 / 1)

“釋義”原指賓客和主人分別站在庭院的兩旁相互行禮,以示平等對待,不相上下。後比喻地位、財力相當,彼此平起平坐或相互對立。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漁父》。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一起外出遊玩,在一僻靜處休息。弟子讀書,孔子彈琴。這時有一位須眉全白的老漁父坐在樹林的另一頭,側耳恭聽孔子的演奏,他招手叫子貢、子路到他麵前來,問道:“這位彈琴的人是誰呀?”

“我們的先生,魯國的君子,主張仁愛的孔子呀!”

“哦,是這樣,”漁父微微一笑,“恐怕是勞累身心,危害純真天性,偏行仁愛呀……”說完,轉身朝河岸走去。

子貢急忙把這位漁父說的話報告孔子,孔子放下琴猛然站起身子,驚喜地說:“這位是聖人呀,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趕到河邊,尊敬地向漁父拜了兩拜,說:“我從小讀書求學,到如今已經69歲了,還沒有聽過高深的教導,怎敢不虛心地請求您的指教呢?”

漁父說:“真者,精誠之所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

孔子聽得津津有味,最後,謙卑地對漁父說:“遇見先生真是幸運,我願意做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請告訴我您的住址行嗎?”

漁父假裝沒有聽到孔子的話,徑自劃船走了,孔子直到看不見船的影子時,才失落地上了車。

子路問孔子說:“我跟您駕車遊學已經很久了,還沒見過像漁父這樣傲慢的人,就是天子、諸侯、大夫同您見麵,也都是分庭抗禮、平起平坐的,而您還帶有自尊的神色呢!可今天那個漁父撐著船篙,漫不經心地站著,您卻彎腰弓背,先拜後說話,未免太過分了吧?”

孔子說:“子路呀,你真是難以教化呀,你那個鄙拙之心至今未改!遇到老年人或賢明的人都要尊敬,不仁不愛是造禍的根本。今天這位漁父,是個深明大義的賢人,我怎能敢對他無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