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比喻說的不是真心話。由:從。衷:內心。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
春秋初,周朝已經勢衰力竭。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周朝的卿士,執掌朝中大權。他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裏。當時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鄭莊公料理朝政,卻又對虢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讓他代替鄭莊公掌管朝政。
鄭莊公知道這件事後,對周平王非常不滿。周平王很害怕,趕緊向鄭莊公解釋說,他沒有讓忌父取代鄭莊公的想法。為了取得鄭莊公的信任,他和鄭莊公互換人質,讓周太子狐到鄭國去作人質,而鄭公子忽則到周朝來作人質。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孫子姬林繼承君位,稱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讓忌父代替鄭莊公當卿士掌管朝政。鄭莊公知道後大怒,派大夫祭足帶領兵馬,到周朝的溫邑收割了麥子,並全部運到鄭國。到了秋天,祭足又帶領兵馬到周朝成周,把那裏的穀子全部割掉,運回鄭國。從此,周朝和鄭國之間的關係就更加惡化,彼此結下了深仇大恨。
當時的史官在評論這件事的時候說:“如果說的不是真心話,交換人質又有什麼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