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論大眾傳媒與大學校園文化的和諧互動關係(1)(1 / 3)

陳微微陳芳李鴻浩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杭州310024)

摘要文章圍繞大眾傳媒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影響,闡述大學生及校園文化應對媒體負麵影響的方法對策,及媒體如何自我調整,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校園主流文化和生產出對大學生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揭示大眾傳媒與大學校園文化存在巨大互補空間及潛力。

關鍵詞大眾傳媒校園文化大學生和諧

在當今世界的任何一種社會結構和社會形態中,大眾傳媒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社會公共部門。它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斷地提供一係列具有導向意義的社會公共價值觀念,繼而在更廣泛的社會空間中維護一係列大眾所需要的社會公共利益。確實,傳媒已經成為影響社會和人們生活的重要力量,對於大學生來說,這種力量更是顯而易見,大眾傳媒在豐富校園文化及大學校園文化的負麵影響不容忽視。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方麵著手:一是媒體的自我調整,生產出積極健康的適合當代大學生欣賞、接受的文化產品。二是作為校園文化最龐大、活躍群體的大學生在麵對媒介傳播內容的紛繁複雜時,應能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1.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個體和大學校園文化的影響

一般來說,大眾傳播媒介,也稱傳媒或媒體,是指職業化的信息傳播機構,它們通過各類社會團體利用機械化、電子化的技術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數人傳送信息。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有,報紙、廣播、電視、錄像製品等,其中報紙、廣播、電視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新聞媒介”。目前,圍繞數字技術發展的新媒介主要以互聯網為代表,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互聯網隻是一個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渠道,隻有一個個具體的網站才是真正“職業化的傳播機構”。新媒體還包括激光唱片、激光影碟、數字電視等。

校園文化是校園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主要包括物質層、精神層、製度層、行為層等四個層麵,與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極為緊密的關係。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整體文化的一種區域文化,在高校育人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最大魅力在於能夠潛移默化地熏陶人、規範人、在於它把學校發展目標轉化為校園人(包括全體教職工、學生、管理人員)個體自覺行動的媒體,從而形成合力。其中,龐大的學生群體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觀點,嚐試新的生活主張,不循舊、不保守;他們思維獨立,具有批判精神和創造激情,敢於向權威挑戰;有很強的求知欲,做事講效率,有競爭意識;注重平等,講求參與,有法律意識;熱心社會活動,有公益意識,有較強的公民責任感等。

大眾傳媒影響的廣泛性和深刻性與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碰撞在一起,彼此間形成了主動或被動的影響與被影響的關係。

1.1大學生需要媒介

大學生對媒介有著先天的敏感度,並對媒介有多種需要,大致有以下幾種:①獲取信息的需要。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傳播信息,作為走在時代浪尖上的大學生更需要一個豐富的信息資源庫。②開拓視野,追求知識的需要。當代的大學生已不滿足於單純的書本知識,而是通過各種傳媒最大限度地獵取各個領域的知識信息,來開闊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麵,其中關於學習的資訊,自然成為了大學生求學、考證的信息資源窗口。③休閑娛樂的需要。大學生活與高中生活的最大不同是有了許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通過媒體豐富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的課餘時間,成了多數大學生的選擇。④自我空間的需要。網絡在提供給我們各種資訊的同時也提供了聊天交友的自由空間。在亦真亦假的交流、交談中得到個性的宣泄,享受了精神的自由。⑤社會交往的需要。渴望與社會全麵接觸,融入到社會中去,是大學生最基本也最明顯的表現,媒體提供信息的廣泛性滿足了大學生這方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