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支隊伍之所以能引起這麼多媒體的關注,最根本的還在於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也因為我們這些實實在在的效果,此次活動受到了陝西省委、扶貧局和校黨委書記的高度重視,陝西省委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桂維民在去年12月給我校黨委書記汪曉村寫來感謝信,汪曉村書記在收到感謝信後立即向有關職能部門和之江學院做出批示,對此活動表示充分肯定。
總之,隻有當實踐活動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百姓,腳踏實地地一如既往,才能吸引媒體的眼球,得到社會的肯定。
加強大學生人格塑造促進高校學生工作和諧發展
陳潑胡利勇
(浙江萬裏學院寧波315100;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杭州310024)
摘要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人格。現代教育製度和家庭教育方式能否使學生具有健康人格,後天的環境和教育因素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至關重要,高校在承擔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除了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外,還應加強大學生的人格塑造,培育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學生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關鍵詞人格養成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理想信念
每個人的行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這些特征的總和就是人格。人格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隱藏在內部的。一個學生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造力,說明這位學生具有健康人格;若一個學生感覺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說明這位學生可能有人格障礙。心理學有很多理論說明人格的形成。盡管有不同的觀點和流派,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些心理學家對個體生活史的作用有很好的描述。比如埃裏克森說:人在生長過程中有一種注意外界的需要,並與外界相互作用,而個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班都拉指出:一個人的行為的獲得是對他人的行為、態度和各種反應的模仿和認同,如同孩子經常模仿父母行為、語言等。羅傑斯強調自我概念及其與現實的協調,認為:理想的自我概念是個體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人格很重要的方麵是自我與現實之間的和諧,以及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之間的和諧。這些描述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即:後天的環境、教育因素對人格發展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在承擔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外,還應加強學生的人格塑造,培育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學生。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學生工作職能也應該從管理型轉向引導型和服務型。強化和突出育人功能。
1.把學生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擺在行為規範的首位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個人生活習慣上的小小缺失,在某一個時候往往就決定一個人的發展。一個具有良好品性和修養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常常能無往而不勝。
養成教育從狹義上來理解就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與他人和睦相處的為人習慣。大學校園是一個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與他人和睦相處的為人習慣的教育最好陣地。
我們不但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和與他人和睦相處的為人習慣。更要求他們在一些細節的方麵注意自己的品德修養,教導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在這方麵,高校應該采取比較完善的措施,把學生的基礎文明養成教育擺在行為規範的首位,盡量讓學生能夠在養成教育方麵有所為有所不為,使他們能夠先“厚德載物”,後“終成大器”。
2.對學生實行感恩教育,讓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人類應該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心存感激。不管誰為誰付出過,都要知恩、感激。20世紀80年代後的一些大學生,缺乏的正是這樣一顆“感恩”的心。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總以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他所擁有的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高校在育人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感恩心靈的塑造和感恩行為的支持。要讓學生明白:雖然你考上了大學,但你的父母還要為你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他們願意傾其所能為你鋪就成才之路,其良苦用心可想而知。如果一個人不懂得感恩,那麼他就沒有表達愛的能力,也就不具有健康的人格。
3.對學生實行忠孝教育,塑造學生的“忠心”和“孝心”
忠和孝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對父母不能盡孝,對家庭不能盡責,他就很難為國盡忠,為社會負責。新世紀的大學生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即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受過苦,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一代”,平時在家裏過的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的日子,一旦到了學校開始獨立生活,就有些不習慣。省內某所高校的一些學生在軍訓的時候,竟然有學生吵著要回家,好多家長陪著學生在軍訓,幫他們的兒女洗衣服、打飯、遞水,而所謂的大學生還感覺挺委屈。這就是學生不孝的表現。還有的學生在家裏父母管教比較嚴格,到了學校後,沒了父母的監督,開始放鬆了,學習不學,就知道玩,平時一個電話都沒有,到了沒錢時才想起要給父母打電話,這樣的學生在高校也不在少數。所以,學校倡導忠孝教育對大學生確實很有必要。作為高校,應自始至終都要貫徹這樣的方針,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加倍地回報他們的父母。首先要求學生要用優秀的學習成績回報父母的付出;其次是要遵紀守法,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維護父母人格尊嚴的人;再次是主動關心體貼父母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