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野下大學生麵臨壓力的研究及其解決對策
姚利權嚴琴英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構建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和諧社會是我們共同向往和追求的美好社會狀態,需要社會各行各業的長期不懈的通力合作與努力奮鬥。高校作為社會組成的一分子,在具體落實和諧發展觀、建設和諧校園的同時,我們關注更多的無疑是大學生群體的和諧狀態。本文通過對和諧社會下大學生麵臨的壓力的研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和諧社會大學生壓力對策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和諧社會的內涵,它給我們明確了這麼一個概念:一切和諧的狀態,來自觀念和行為的和諧。單有和諧的觀念而沒有實際行動的和諧是紙上談兵;而單有一時的和諧行為而缺乏配套的和諧觀念加以指導的和諧,則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曇花一現。真正的和諧來自觀念與行為的高度統一和相輔相成。
而構建大學和諧校園是全麵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一方麵,構建和諧社會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了持續的動力,一個幸福、公正、和諧的社會,將為和諧校園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麵,實現和諧校園,將直接為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
從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來看,當代大學生是未來整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和諧發展將直接影響到一個時代的穩定和繁榮。而在我國市場經濟體製的不斷深入和教育體製改革的不斷行進過程中,新時期大學生群體肩負的壓力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複雜形態。
針對當代大學生群體中的具體、真實的壓力現狀,結合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可行性方案及對策。
1.從容生活、做大學問,大學生要為自己贏取和諧發展的機會
求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是追求真理、培養品格、學會做人的過程。大學生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適應和諧社會發展的要求,從容生活、做大學問,使自己成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麵和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1大學生要主動樹立和諧的發展觀念
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正確處理學習、工作與生活的關係,要經得起各種誘惑,考慮求學過程的現實性和長遠性。要擺正愛情在大學生活中的位置,把興奮中心轉移到學習上,把時間和精力投放到學習上,從而真正把學習放在第一位。
大學生應當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父母給你生命,自己打造品牌,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形式。要正確麵對人生中特殊階段遇到的特殊問題,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現實中的各種壓力不會困擾自己很久。並且,任何挫折與困難的破壞力和持續時間總是有限的,總可以采取積極措施予以補救。
要正確認識、評價自己,爭取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己。積極客觀的自我認知與評價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核心。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確定合理的抱負和期望值,可以減少挫折感。隻有具備了較強的自我認知與評價能力,才能避免評價不當引起的自卑與自負兩種現象,從而從根本上維護心理健康。
1.2大學生要自發培養和諧的行為能力
大學生要培養自己獨立的人格,能體貼、關懷、尊重他人。要積極鍛煉身體,健康的體魄是革命的本錢。要花大力氣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麵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家人對自己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