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調查及其對策研究(1 / 2)

陳皓

摘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於2005年8月出台至今將近兩年的時間。本文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了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以及《意見》的實施情況;同時深入分析問卷數據,就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理想信念對策

鄧小平同誌曾強調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為什麼我們過去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能奮鬥起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這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不僅應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正確的理想信念,這對其他素質的提升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高校培養大學生是否合格,取決於思想道德素質是否合格,理想信念是否正確。

1.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於2005年8月製訂《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廣大大學生對黨和政府高度認同,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高度關注,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當前國際社會“四個多樣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

《意見》從2005年8月開始實施至今已有近兩年的時間,為更好地了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以及高校實施《意見》的情況,課題組麵向浙江工業大學學生進行了調研,采用了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此次問卷調查共下發125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樣本結構合理,男生65人,占54%,女生55人,占46%,獨生子女占42.5%,非獨生子女占57.2%;在年級結構上,大二占33%,大三占55%,大四占12%;在政治麵貌上,黨員占33.3%,團員占65%,群眾占1.7%;在社會任職上,學生幹部占55%,非學生幹部占45%。調查結果及分析如下:

1.1大學生理想信念較為明確,但存在一定的低位性

在調研中,當被問及進入大學的目的和今後的理想時,有62%的大學生明確是積累知識,今後幹一番事業,19%的學生認為是拿一張文憑,找一份好工作,8%的學生認為要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當被問及個人理想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43%回答是生活理想,19%認為是職業理想,認為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的分別占18%和17%。

可以看到,大學生大多具有明確的理想,對於自身學習的目的大都明確(隻有5%的同學回答“沒想過”)。但是在某種程度上發現,大學生的理想存在一定的低位性。一部分大學生考慮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為主,缺乏更高層次的理想和信念。

1.2要求入黨是大學生理想信念追求的主要體現,但主體作用發揮還需加強

大學生要求入黨主要是對於理想信信念的追求,但隻有20%認為黨員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明顯,55%的認為一般,25%的認為沒起作用;另外,對待日常的黨建工作時,有50%的大學生認為形式化較多,實質性接觸較少,隻有25%的認為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高校如何把握黨建對於提升學生理想信念作用還需要進一步重視。

1.3高校兩課教育、教師思政教育對於學生提升理想信念作用較為明顯,但仍需進一步加強

高校兩課教育、教師的思政教育的主導作用是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有78%的大學生對於現行的兩課教育滿意,有59%認為教師思政教育所起作用明顯,但有22%的大學生認為現行的兩課教育難以起到作用。

1.4社會實踐、誌願服務等大學生理想信念實踐教育已被大學生接受,但還需進一步改善

在調查中,82%的學生參加過社會實踐,其中認為參加社會實踐“能夠鍛煉自己,增長見識”的比例高達87%,由此可見社會實踐教育在高校廣泛開展且收效頗豐。另有60%的學生參加過誌願者活動,但在未參加過誌願者活動的學生中有67%的同學是因為“沒有機會”。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實踐教育被大學生普遍接受,但還需創新更多機會,建立長效機製確保持續有效的作用。

2.關於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的思考

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人們對未來的想象和設計。它可以使世界變得輝煌,使人們的生活充滿希望。一個人有了遠大正確的理想,才會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一個國家和民族有了理想,才會有希望。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講,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就直接體現著國家和民族的理想信念。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至關重要。

課題組通過了解學校現有的相關政策,結合調查問卷的分析,提出幾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