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高校貧困生立體助人工作體係的探索與實踐(1 / 3)

陳蓉蓉任天舟嚴琴英

(浙江工業大學杭州310023)

摘要貧困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其生存和生活狀況已經受到了黨和政府、社會以及學校等各方麵的高度重視,但是傳統的助人模式多是從經濟上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的“施與”式的扶助,治標不治本。因此,如何創新資助模式,把經濟資助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輔導聯結起來,變“輸血”為“造血”,變“供給型”為“經營型”,構建“立體助人”的工作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立體助人

伴隨著高校收費製度的改革,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態使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貧困生”成為高校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的貧困生人數約占高校學生總數的20%左右,貧困生人數因學校、地區的差異而分布不平衡,有些高校的比例甚至高達30%以上。貧困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其生存和生活狀況已經受到了黨和政府、社會以及學校等各方麵的高度重視,但是傳統的助人模式多是從經濟上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的“施與”式的扶助,治標不治本。因此,如何創新資助模式,把經濟資助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輔導聯結起來,變“輸血”為“造血”,變“供給型”為“經營型”,構建“立體助人”的工作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1.現有貧困生助學體係在運行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1.1資助形式較單一,資助金額低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當代大學生讀書所要承擔的經濟壓力越來越重。照現在的學費及生活費標準計算,供養一名大學生每年的必要花費已經按近1萬元。同時,由於高校的連年擴招貧困生基數越來越大,而高校本身的能力和條件都非常有限,主要資助形式還是經濟資助,製定的貸款、助學金製度,在真正運行過程中就碰到僧多粥少和資助形式不全麵的局麵,根本無法解決貧困生的實際問題,資助經費的不足和資助形式的單一,貧困生的經濟、心理、教育等多重問題層出不窮,使得要解決越來越多的難題是捉襟見肘的。

1.2資助製度不完善,製約度不夠

國家助學貸款是一種幫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的,以信用貸款的方式提供的個人消費信貸,它具有商業性與政策性開存的雙重特性。它無須為貸款提供擔保、抵押或質押等來防禦風險,全憑貸款人的個人信譽觀念和意識來保證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履行。目前尚沒有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來通過信用手段製約借貸人,它同時又屬於個人消費貸款的性質,有關管理辦法和具體操作還不嚴密和完善。助學貸款所針對的是在校的大學生,而大學生畢業後比較分散,而且流功性比較大,不便於及時掌握情況,且畢業後的頭幾年,正是學生剛剛參加工作,經濟實力最薄弱的時期,全國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學生不足貧困學生的一半,而隻有三分之一的申請者真正拿到了錢。究其根本原因則是貸款製度的不完善,個人信用體係極不健全。

1.3勤工助學渠道窄,監控度缺乏

在勤工助學方麵,學校為了讓經濟困難的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獲得部分經濟收入,總是積極協調和聯係校內外的實踐部門,開拓相關業務,為學生提供一些兼職崗位,如在圖書館安排貧困生擔任兼職管理員工作,並向勞功部門申請為學生提供假期參與各種有償社會勞動等。然而,由於隨著社會總體就業壓力增加,社會和學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畢竟有限,同時存在學習與工作時間也難以協調等因素,因此勤工助學措施也無法廣泛實施。在助學崗位方麵,由於缺乏監控力度,有些學生開不好好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們在工作中不是避重就輕、敷衍了事,就是無視勞動紀律、遲到旱退,完全脫離了作為一名勞功者所應有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標準。

2.浙江工業大學貧困生立體助人工作體係的探索與實踐

貧困生工作一直以來是浙江工業大學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軟件學院作為浙江工業大學立體助人貧困生助學工作的試點,現擁有近30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全體學生的17%。軟件學院自2005年9月以來啟動的貧困生“立體助人”工作把經濟資助與教育相結合,關注貧困生的成長成才,幫助他們樹立自強、自立、自信的信念,樹立健康、良好、向上的心理素質,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

2.1推出多元載體,搭建助人工作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