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論學生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作用模式(1 / 3)

程宣梅陳侃翔

(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自然性影響力是影響非正式群體的運作機製的核心因素,研究非正式群體中自然性影響力的作用有利於加強對高校非正式群體的教育、引導,是新時期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題中應有之意,本文探討了如何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效果,從而增強學生黨員在學生非正式群體當中的自然性影響力問題,構建了學生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的作用模式。

關鍵詞學生黨員非正式群體自然性影響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傾向日益明顯,精英教育的模式轉型,高校當中學生群體的分層分化現象不斷突出,受到文化、價值趨向多元等影響而逐步形成的學生非正式群體在高校學生當中的數量及比率正急劇增加。對非正式群體學生

的教育引導工作具有相當的特殊性。經研究發現自然性影響力的作用在非正式群體運行當中具有核心作用,研究高校非正式群體中的自然性影響力作用模式具有實際的運用價值。

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群體中的精英,在落實黨員先進性教育長效機製的工作中,發揮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的作用能有效彌補僅從個體和正式群體角度展開工作的不足,能夠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員作用的發揮機製,並進而促進廣大學生群體的健康、全麵的成長、成才。

1.高校非正式群體及自然性影響力

我國高等學校的學生中存在的非正式群體,它是相對於大學裏正式群體組織而言的,是基於大學生在共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人際關係中自然形成的一種群體,它不規定成員的地位和角色,沒有垂直的相互關係,既不存在嚴格的“權力”結構,其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具有很強烈的感情色彩,它以成員的共同利益、愛好和友誼為基礎的。

大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第一,非正式群體是在組織成員的交往過程中,出於共同的興趣、觀點和感情等自願結合起來的,它是以成員的人際關係為基礎的;第二,由於非正式群體是自願結合而成的,因此,成員間的關係更加平等,互動更加頻繁,交流更加密切;第三,非正式群體並無明確的人員編製和界限,成員可以自由參加或退出,其存在主要依靠成員間感情的維持;第四,非正式群體的成員具有重疊性,同一人可以同時參加幾個非正式群體,一個非正式群體可以跨越幾個組織;第五,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互為依存,互為作用,當兩者目標指向一致時,非正式群體表現為積極作用,反之,非正式群體表現為消極甚至破壞作用。

正式群體的基本功能是規範的工作性職能,而且其運作具有很強的規則性和約束力;非正式群體的作用是潛在的輔助性職能,但是其運作也有其內在的機製。這種機製就是非正式群體的自然性影響力。

非正式群體的自然性影響力的作用下,非正式群體具有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使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滿足友誼、追求認同、取得保護、謀求發展、協調關係、交流意見、調節意願、維護團結、提高效率、保持活力,這是非正式群體的正向功能;非正式群體的負向功能往往會導致小團體主義、自由主義,傳播謠言,影響安定團結等。現代管理學指出,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必須把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組織結合起來考慮,充分發揮非正式群體的正向功能,努力消除其負向功能,才能把管理效率提高到最高的限度。

2.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的自然影響力

2.1示範作用

在非正式群體的自然性影響力的作用下,非正式群體成員之間很容易形成比較一致的思想、理念、意誌、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非正式群體成員中一般有核心人物,發揮較大的影響力。所謂的核心人物是指在群體中發揮主要影響,對群體其他成員的行為有導向作用,在群體決策中有較大的發言權的人。核心人物一般在能力上有過人之處,或者能夠維護群體的利益,或者善於觀察和調節群體氛圍。在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作用中,要努力引導各方麵較為出色、群眾基礎良好的學生黨員稱為群體中的核心人物,注重創造性地發揮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的示範作用,確保黨員在非正式群體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