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聰褚建軍倪祥根
(浙江工業大學成教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本文總結過去幾年基層團支部建設的相關經驗,整理出基層團支部建設的共性和問題,同時,對於如何更好地進行基層團支部的建設展開一番探討,以期能對班級建設和基層支部工作定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團支部凝聚力影響力激勵評價機製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載體。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采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要堅持以班級、年級為主,切實加強班級、年級黨團和學生組織建設”。
基層團支部是直接對廣大團員青年進行教育與引導的舞台,它的建設關係到我們整個共青團工作開展的成效,因此,我們長期以來都著力在基層支部建設問題上做文章,力圖通過努力,讓團員青年在大學階段樹立遠大的誌向和宏偉的目標,培養他們作為新時期青年應有的素質和節操。
1.當前基層班級團支部存在的一些問題
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黨聯係青年的橋梁和紐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推進的新形勢,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目前學生主體多元化、集體意識淡薄、自我意識增強等新情況,這些都對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團支部建設也麵臨許多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和新情況。
1.1團支部在班級上沒有準確的定位,認識混淆
由於團員意識淡薄,加上團組織對團員的持續性教育的不足,造成基層團支部團員對團支部的地位及工作缺乏了解,班委會與團支部在班級的定位不準,團支書與班長的關係未能明確等問題,開展工作的時候容易“一把抓”,容易引起組織成員歸屬感的缺失。
另外,團支委對工作職能不明確,要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作狀態,要麼團支書一人承擔,團支部的民主決策變成一出“獨角戲”。
1.2選課製的推進,造成支部成員的共同目標渙散
凝聚力源於共同的目標以及對共同的目標認同,具體到基層支部,集體凝聚力主要體現在支部同學對於集體的認同感,支部活動組織的難易程度和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支部同學的響應程度。一個好的集體,往往能夠把所有的成員團結到一起,為了讓集體更好地發展,大家共同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但是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樣,加上公選課的不斷增加,班級團支部的概念不斷地弱化,組織生活和活動難以開展,原來屬於同一班的同學由於可以自主選擇學習課程,自主選擇專業方向,自主選擇學習進程,自主選擇上課時間,所以原來依托班級而建立的團支部的團員要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參加支部活動就十分困難。這無疑會對團員進行思想教育和管理,健全團組織生活,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客觀上的障礙,也使得原來嚴密有序的共青團組織係統網絡在基層團支部建設上出現了薄弱環節。
1.3信息扁平共享,促使團員組織意識淡化
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和競爭的加劇,以及各種傳播媒體的多樣化和先進程度的提高,使團員青年自覺或不自覺、全方位地接受著新的思想,並且這種思想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而傳統的思想教育方式已越來越不適應日新月異的改革形勢和青年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發展,致使教育工作相對滯後於青年思想行為的變化發展。一是個別青年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隻講眼前實惠,一味追求物質享受,不講個人奉獻,在工作中應付差事不學本領;二是思想覺悟低,認為參加團的活動受益小,對團組織開展的活動熱情不高,在搞活動時以享受物質為主,占用工作時間樂其所為,占用業餘時間則牢騷滿腹。三是一些團員信仰迷惘,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幹活講報酬、講好處,缺乏責任感、榮譽感及奉獻精神。四是部分團員態度消極,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意識和懶惰思想比較嚴重,對理性教育不感興趣,難以組織、管理,模範作用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