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浙江工業大學容大後勤集團杭州310014)
摘要近幾年,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不斷發展;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日趨深入;大學生群體的特點也在不斷變化,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這一切都要求學生公寓管理和服務工作與時俱進,不斷跟進。因此,如何在高校後勤公寓管理工作中大力倡導親情服務,是建設和諧公寓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親情服務和諧公寓
1.當前學生公寓管理與服務工作的現狀
認識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概括地說,當前大部分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存在著重硬件改善、輕軟件提高的“重建輕管”現象。
由於學生人數大幅度增長,需求不斷提高,高校宿舍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現在新建的宿舍大部分是2~6人的套間結構,帶衛生設施,並裝上了電風扇、電話、有線電視、計算機網絡插座等,硬件設施日趨完善。相對而言,在軟件方麵的管理工作,改革步子還是比較落後,再加上管理體製不順、手段滯後、力量薄弱、人們傳統觀念等諸因素影響,管理與建設脫節比較嚴重,學生和家長對此有一定的意見。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因此,如何使宿舍管理工作跟上教育發展的步伐還沒有引起學校後勤部門的足夠重視。應該可以看到,當前學生宿舍管理工作與以往相比,已有明顯變化:
1.1學生群體特點的變化
如今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跟早幾年的大學生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第一,他們成長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經濟、信息時代,思想多元化,興趣愛好廣泛,生理成熟相對較早;第二,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吃苦耐勞精神較欠缺,生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較弱,處理問題帶有很強的依賴性;第三,由於家庭物質條件等的差異,也會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反差。所有這一切都會給他們的學生生活帶來一係列變化。他們需要有人在思想、生活等方麵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1.2後勤管理體製的變化
原本高校學生宿舍管理是事業型的,主要依靠學校經費撥款,是無償服務。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後勤已開始成為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自然地,宿舍管理工作也將逐步實行有償服務。這就意味著硬件條件要改善,服務管理要跟上,經濟效益要提高。若真是這樣,亟需要營造一個有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讓他們住有所值、自己舒心、家長放心、學校滿意,力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1.3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管理方式亟需改變
從目前情況看,宿舍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尤其是知識素質。年齡偏大,既有退休或下崗工人,也有土地征用或計時工。他們有的雖然不乏敬業精神,但畢竟與學生的知識、年齡等懸殊過大,彼此溝通困難,管理能力有限,往往隻能把宿舍管理當作類似於普通、純粹的物業管理,滿足於“查查衛生,管管鑰匙”,忽視了宿舍的主體是大學生的特點。
2.當前學生公寓管理與服務工作的重要任務
學生宿舍管理工作的宗旨是管理、服務、育人。也就是說除了管物,還要管人。在今天,宿管工作的任務和要求與以往大伯大媽看管學生宿舍相比,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具體說有這麼幾條:
2.1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化解日常生活矛盾
學生寢室成員來自五湖四海,過的是集體生活。由於生活習慣、家庭教養等各方麵的差距,成員之間必然會有摩擦、糾紛。而政治輔導員、班主任等都遠在係部工作,鞭長莫及。學生碰到問題,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宿舍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實際上已成為“首先責任人”,因此管理人員必須及時做好學生之間的調解工作,化解日常生活矛盾。對於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要做一個解釋原委的“中間人”,減少甚至消除誤解。同樣,作為管理人員也就有義務做一個了解情況的“信息員”,了解學生對學校有關工作的意見,對後勤管理、服務工作的要求和建議,向相關部門反饋學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