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龍
(浙江工業大學容大後勤集團杭州310014)
摘要節約型社會建設是我國今後的工作重點,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是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節約型高校後勤是高校發展的需要,是後勤實現育人功能的需要。通過加強節約型文化建設,加強管理和技術改造,努力做好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
關鍵詞節約型高校後勤
1. 建設節約型高校後勤的重要意義
總體上資源緊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曆史階段,資源的矛盾日益凸顯出來。建設節約型社會已經被列為我國今後的工作重點。高校是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人才的場所,也是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後勤承擔了學校的所有後勤保障工作,每年的保障經費在學校的財政支出中占較大的比重。高校後勤的管理狀況直接關係到學校辦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對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1建設節約型高校後勤是高校發展的需要
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眾型”發展,高校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張。隨著高校學生人數的大幅度增加,相應的煤、油、水電、汽、原材料等相關能源的消耗量也大幅度增加。後勤保障經費占學校支出的比例逐漸加大。此外,在高校校園中,水電、糧食等的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追求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提倡節約、勤儉辦學、杜絕浪費成為高校發展的內在需要。建設節約型高校後勤也是高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高校後勤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節約成效,高校後勤應整合好資源,發揮資源的最大效能,較好地滿足高校發展的新需要。
1.2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是後勤實現育人功能的需要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高校後勤涉及學生的吃、住、行等方方麵麵,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是通過後勤職工的具體工作來體現的,因此後勤職工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品德培養。後勤職工的節約美德也會影響學生的節約認同感。其一,使學生在校時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學生走上社會後,以學生自身的節約習慣影響社會其他人的節約意識,從而進一步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其二,高校的學生具有流動性很強的特點,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各種專業人才,同樣,具有節約美德的學生培養也源源不斷地為節約型社會建設提供了人才。因此,做好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的各個環節、每個細節,就能最有效地體現高校後勤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目標。
1.3高校為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就是要落實科學發展觀,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利用率高、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高校後勤可以利用高校獨特的科研優勢,開展節水、節電、節油等研究,努力降低油、水電、汽等的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為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重經費、輕費用”,節約意識淡薄,是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工作中的障礙之一
一貫來,高校後勤都是吃“皇糧”長大的,養成了“伸手要經費”的習慣。近幾年,各高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張,通過財政撥款、銀行貸款等途徑,基本解決了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後勤各項生活保障設施。其中相當比例的經費是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的,銀行貸款是需要償還
的,而銀行貸款本息的償還周期與學校辦學收入的回收周期不一致,造成了學校辦學經費的嚴重短缺,學校各單位、部門每年都按缺口經費下達。此外,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外聘員工社會保障的全麵推開,各高校後勤的保障經費相對而言缺口更為嚴重。因一貫來吃“皇糧”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浪費現象屢見不鮮,高校後勤及後勤下屬各單位、部門把大量精力放在經費的爭取,而如何降低各項費用,降低水電、燃料、原材料等成本,提高資源的利用效能則做得很少,“重經費、輕費用”,節約意識淡薄,是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工作中的一大障礙。
2.2管理體製造成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與管理層目標不一致,是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工作中的障礙之二
目前,各高校後勤大多采用“小機關、多實體”、後勤公司、後勤集團等管理模式,後勤管理層領導由學校聘任,後勤管理層領導幹部定期需流動。後勤下屬單位的管理人員也是定期聘任製。學校與後勤的經濟責任是一年一簽或幾年一簽,後勤下屬各單位的經濟責任也是一年一定或幾年一定。這種經濟管理模式,強化了後勤及後勤下屬各單位的經濟自主權和責任意識,較好地解決了責任主體責、權、利的統一。但是,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是高校後勤的長期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後勤管理層領導的任期目標與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的部分長期目標不一致,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的部分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後勤管理層領導的決策。如果某決策與後勤管理層的任期目標不一致,則完全有理由被舍起。這也是節約型高校後勤建設工作中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