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高校教務管理人員心理問題的對策分析(1 / 2)

陳鋒

(浙江工業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伴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教務管理人員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心理負擔日益加重,作者提出隻有通過正確角色定位、正確對待各種壓力、調整情緒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手段,才能化解教務人員心理壓力,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高校教務人員心理

高校教務管理工作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多因素的動態過程,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它包括:教學計劃管理、教學日常管理、學生實踐管理、考務工作管理、學籍管理等。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辦學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務管理人員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們被各類教學評估、職稱評定、成果發表、生活負擔、上升空間等壓得喘不過氣,整天處於局促、緊張和困惑之中。如何化解教務人員心理壓力,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狀態成為新的課題。

1.角色準確定位

職業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環境壓力隨著競爭的不斷加劇使得教務管理人員的緊迫感和焦慮感加強,加上教務管理者的社會地位、報酬與許多職業差距較大,這些都造成很大的不平衡。高校教務管理人員應通過對自身角色定位來化解壓力。教務人員首先是服務者,直接服務於教學,服務於院係領導,成為領導的助手,收集教學第一線的信息,及時反饋,輔助院係領導決策,做好院係教務管理例行事務,減輕領導工作負擔,使領導有更多的精力處理其它事項。服務於教師,盡量滿足有特殊困難的教師提出的要求;服務於學生,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掌握熟悉《高等教育法》、《學籍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政策,熟悉學校教室等教學資源情況,及時迅速、準確到位地為師生提供服務,完善服務態度和方式,令服務水平有更高層次地提升;其次是引導者,教務人員應把學生工作結合、滲透到教務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利用經常接觸學生的機會,及時掌握教學一線的信息,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趨勢和對知識的需求方向等,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做學生的谘詢師,幫助學生選擇更好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世界觀;再次是研究者,教務人員作為學校最基層的教學管理人員,不僅應具備本院係專業的相關知識,了解專業各門課程的主要知識框架和應用前景,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為學生選課等方麵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議,而且還應具備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學、公共關係學等相關知識,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一直以來,教務人員主要是落實教務處和院係領導布置的通知和任務,屬照辦型管理,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學管理體製的不斷完善,辦學形式更加多元化,對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要求日益提高,傳統的照辦型處理事務性工作的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適合時代的發展需要,這要求教務人員在工作中應轉換角色,樹立創新型、學習型研究者的角色,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加強管理理論、管理技術的學習和研究,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手段,應用網絡管理,熟悉教務管理係統,逐漸實現計算機管理;善於總結,將管理實踐提升至理論水平,及時調整工作方法,提高個人素質,提高管理水平;最後是協調者,教務管理工作涉及對象廣,包括學校職能部門、院係領導教師、其他院係人員、外聘外籍教師、學生等,要樹立協調者的角色,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職能。在工作中協調領導與教師、師與師、生與生、師與生、院係與院係、院係與教務處等校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化解矛盾,維護正常穩定的教學秩序。教務管理人員在對自身認識的同時,會肯定自身的價值,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2.正確對待各種壓力

近幾年來,社會財富越來越豐富,社會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連續幾年在高校擴招,結果是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師數量的增長卻相對減緩以至造成教師超負荷地工作。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更是驚人,從而加重了身心負擔,使教務管理人員在體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壓。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的價值理念同目前教務管理人員的實際付出與收入形成了強烈的碰撞。盡管近年來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還遠未達到令人羨慕的程度。同時由於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務管理人員除工資以外的其他經濟收入基本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麵對一些簡單勞動換取高額經濟收入以及社會現實中其他種種不正常的現象,教務管理人員容易對原有的價值觀產生懷疑而導致不公平感。教務管理人員應以積極的態度麵對這種不公平,努力去改變而不是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