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
王紹讓陳微微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310024)
摘要全麵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本文從和諧校園文化的內涵、特征入手,提出了如何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促進人才培養。
關鍵詞和諧校園文化獨立學院人才培養
校園文化是促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力量,校園文化建設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諧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獨特發展形態,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起著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
1.和諧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在管理建設、文化建設長期過程中逐步積累形成的,在廣大師生的直接參與和精心培養下發展起來的。和諧校園文化主要由物質文化、製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校園物質文化即環境設施文化。主要是指學校地域之內構成學校基本物質麵貌和外顯的物質文化狀態的總和。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環境設置,體現教育功能的和諧性與統一性。校園製度文化是建立和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重要保證,同時滲透著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行為定勢、目標追求等精神文化方麵的內容。校園精神文化主要指學校優良傳統和被師生認可的價值理念、道德準則、群體心理、人際環境、人文素養等一切精神文化形態。
從結構上看,和諧校園文化的顯性麵是校園物質文化,中性麵是校園製度文化,隱性麵是校園精神文化。校園物質文化為大學生的全麵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校園製度文化通過規範大學生的行為以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校園精神文化能提高大學生的素養和品位,充實和優化大學生的人格內涵。這三方麵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構成了和諧校園文化這一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物質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基礎,製度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和諧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因此,僅僅立足於物質和製度層次上的校園文化是低層次的,必須在校園物質和製度文化建設之上積極凸現出精神文化的意義,注重高層次精神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和諧校園文化的熏陶、導向和塑造功能,為構建和諧校園、培養全麵發展的大學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2.目前校園文化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突出地表現在過分注重功利性,而忽視校園文化建設大學生發展成長。主要的問題有:
2.1教育功能弱化,功利性色彩日益濃厚
隨著社會競爭激烈及就業壓力等方麵的影響,校園中浮躁、功利的讀書色彩很重,很多同學在學某些課程時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學,學了有什麼用?”。所以常常表現在挑課上,隻選擇與專業有關的相關課程或者能夠與畢業、就業直接掛鉤的課程,而對其他能夠提高自身素質修養的課程選擇放棄,並自認為無所謂有、無所謂無。不少大學生價值取向趨於功利,忽視精神追求,注重眼前個人利益和實惠的追求,為自己設計了“短、平、快”的人生發展目標和道路。對自我價值認可較多的是以功利為尺度,對他人追求功利的成功表示肯定和羨慕,對社會則表現出功利性的期待。
2.2校園文化導向缺乏,業餘生活單調、匱乏
大部分同學業餘時間大多在校園內度過,而學校、班級、社團組織的活動有限,不能吸引大部分的學生參加,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不少學生業餘生活單調,靠上網消磨時間,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增大。沉溺於網絡,無心學習的現象日益嚴重。
2.3理想信念模糊,道德修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受各種思想文化的影響,部分大學生中出現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不強、價值取向扭曲的問題。一些學生除與自己相關的事情外,對他人、對很多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漠不關心,社會責任感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