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網絡文化與和諧校園構建(1 / 3)

馮誌紅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杭州310024)

摘要網絡技術以其獨有的特征,在現代生活中得以迅速應用,由此產生的網絡文化也同時影響到了高等學校。本文通過分析網絡文化對和諧校園構建的影響,初步提出了網絡文化條件下構建和諧校園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網絡文化和諧校園構建

和諧校園對於大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學習如何做人、做事、做學問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和諧校園是一種曆史的積累,它需要精心的培育,長期的積累,要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展。大學生是構成校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和諧校園的構建過程中也是最為重要的作用。

1.網絡文化對和諧校園構建的影響分析

1.1網絡文化對校園中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的影響

網絡信息多樣、便利,而構成高校主體的大學生的不成熟與好奇心強的特點,使得不良信息得以趁虛而入,色情暴力等的害處不言自明,更大的危害便是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都還處於形成階段,對於事物缺乏正確的判斷,再加上好奇心強,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在信息的吸收過程中,便很容易受到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例如在信息中透露出來的西方理性主義,享樂主義,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這種價值觀的侵蝕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影響深遠。

1.2網絡文化對校園道德的影響

網絡是開放、自由的空間,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機製,這使得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首先,網絡文化對校園道德取向有影響。部分網絡文化所具有的西方“文化殖民主義”傾向,使極端個人主義、色情暴力、政治反動等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取向,嚴重影響了青年學生的道德形成,使他們對奉獻社會的追求退化。其次,網絡文化對校園道德人格有影響。從心理學分析,進入中學以後的青少年,同齡朋友關係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感情重心也逐漸偏向於親密的朋友。若長期與網絡打交道,便會失去積極參與周圍現實生活的熱情,從而導致情緒低落、情趣喪失、情感脆弱。同時,由於缺少人際和社會交往,從而越來越封閉、孤獨、偏執甚至極端,影響學生優秀人格的養成和心理健康的成長。再次,網絡文化對校園道德行為有影響。伴隨著網絡超常的傳播速度和無限的傳播空間,加之大學生閱曆尚淺,認識問題的能力、自我控製的能力都存在明顯的局限。因此,由於價值觀念紊亂而導致的道德行為喪失也時有發生。

1.3網絡文化對現實校園生活的影響

網絡幾乎成為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途徑,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園中大學生對於友誼,對於交際的理解。網友代替了現實中的朋友,“網聊”代替了麵談。這種通過網絡與外界的交流,極大地忽視了與舍友、身邊同學的溝通與交流。網絡的虛擬性讓學生們的情感得以毫無顧忌的表達,他們感覺很好,但是卻與真實世界離得更遠了。失去了真實的交流,現實世界的友誼逐漸淡薄,每個人都變得不再關心周圍同學,甚至不再關心周圍世界,不再關注現實,隻習慣生活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裏,慢慢地變得孤僻、冷漠,甚至開始懷疑現實,逃避現實,進而發展到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網絡癖等心理疾病。

1.4網絡文化對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影響

大學生們是十分關注自己權力的群體,網絡的出現給了他們一個廣闊的自由言論的平台,他們有了挫折不是找同學宣泄,而是在網絡上尋求安慰。網絡的無形性和隱蔽性也是導致大學生網上言論隨意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們利用網絡進行不滿情緒的宣泄亦容易使情緒走向偏激。這種現象的出現表明學生們的宣泄方式的改變,思考方式的改變,他們不再從現實中去思考,去改變,而是直接在網絡上探討,這也使得他們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因無法得到係統全麵的解釋與引導而極易走向極端化。過於注重個人情緒的宣泄而不考慮由此帶來的社會效應,造成的後果就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淡薄,這十分不利於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也不利於校園的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