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園妹
(浙江工業大學醫院杭州310014)
摘要筆者在日常工作中,觀察發現校園內存在種種不和諧的現象,並以學生開病假證明為例,從產生不和諧現象的原因到如何消除這些不和諧現象,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和闡述,旨在使得全校各級人員能夠各盡其職,和諧統一,構建大學和諧校園。
關鍵詞不和諧現象病假證明和諧校園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了重要部署,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學校園是和諧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諧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大學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廣闊舞台。
1.不和諧現象
目前,我們學校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地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基建、招生、畢業生就業等等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之景象,全校師生員工都在為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著。然而,和諧之中也攙雜著一些不和諧現象,如師生員工對後勤服務的諸多不滿,包括對餐飲、物業、水電維修、超市、醫療服務等等。其中醫療服務中的醫患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話題。由於醫學領域較高的專業性以及人們對它的不可知性,醫患矛盾總是不可避免的。患方對醫方有諸多的需求,如對醫方醫療技術水平的需求、對醫方醫療服務態度的需求、對醫療設施醫療環境的需求以及滿足自身某些特殊要求(如病假證明)的需求。在校醫院日常門診醫療工作中,學生要求開病假證明的矛盾尤為突出,尤其是在軍訓,體質達標測試,期中、期末考試階段。
2.產生不和諧現象的原因
2.1學生的原因
目前在校的大學生正是所謂的“80後”一族,他們以獨生子女為主,從小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喜歡在牛仔褲上剪出破洞,甚至穿鼻環、養蜥蜴,在傳統的眼光裏另類而張揚;他們不喜歡循規蹈矩,生活沒有規律,缺乏自控能力及自我約束能力,對傳統價值觀常抱懷疑態度;他們曾經是一些老師、家長眼裏的問題孩子。我們學校的學生也不例外,時常有人通宵達旦吃喝玩樂,白天沒精神睡懶覺;有人怕吃苦少鍛煉,要逃避軍訓體能測試;有人平時遊遊蕩蕩,不上課不做作業,臨時抱佛腳;考試怕不及格,因此想方設法要開病假證明等等。
2.2教育體製的原因
盡管大學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有了極大的差別,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脫離不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整堂課上發言的始終是一人——老師。更有甚者,老師拿著書本照本宣科。進校前,許多人由於高考分數的原因,無法選擇自己理想的學校與專業;進校後,許多情況下學生還是無法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專業與課程以及自己喜歡的老師。而課前要點名,無故缺課要視作曠課處理,怎麼辦?病假證明可以“救他一命”。
2.3輔導員的原因
輔導員的工作守則和工作職責要求他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為管理,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四有”人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接班人;對待學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要兢兢業業,腳踏實地,要有奉獻精神;要時刻關心和愛護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不護短;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困難,要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堅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細心,克服急躁和畏難情緒;加強自身的修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絕大多數輔導員也是這樣做的。但是,由於許多輔導員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即由學生轉換為老師),缺乏做學生工作的經驗,在碰到問題時,無法給予正確解決。如學生缺課問題,原因很多,如身體不適,夜間上網聊天、玩遊戲,白天睡懶覺不去上課。然而,很多時候,很多輔導員都會告訴學生“到醫務室開張病假證明”。他是在按照學校的規章製度辦事,但不知道他想過沒有,醫生該怎麼辦?是毫無原則地滿足學生的要求,還是拒絕?滿足了,學生當然“OK”了,但那是違背醫療原則,那是縱容學生;不滿足,學生絕對是不滿意了,那他對醫生又會怎麼看呢?經常有學生會冒出一句話“我們老師說的隻要開張證明,為什麼不可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