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展情商教育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嚴琴英任天舟姚利權陳蓉蓉
(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不僅要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較高的情商水平。而大學是其高水平情商形成的重要階段,高校重視和加強情商教育,將有助於培養出真正的人才,繼而大力推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構建。本文分析了大學生情商素質與和諧校園構建的相關性,揭示了當代大學生情商水平反映出的普遍問題,並著重探討了高校開展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幾條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情商和諧校園
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理想社會狀態。高校校園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校園既是高校發展的需要,又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大學生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主體之一,他們正處在人格發展與完善的關鍵期,在這個特殊的成長階段對他們開展情商教育,不僅是當代大學生自身全麵發展和未來擇業的迫切需要,也是積極構建和諧校園的巨大推動力。
1.大學生情商教育的內涵及意義
時代的發展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不僅要具有紮實的知識理論基礎及創新能力,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諧的人際關係、組織協調能力、合作精神和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即情商素質。
情商又稱情感智商或情緒商數,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麵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三是自我激勵;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五是人際關係的管理。從情商包含的5個方麵可以看出,情商側重於衡量對自我及他人的情緒控製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而心理學家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樂,主要取決於其情商的高低。事實證明情商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和鍛煉,因此,情商是極具可塑性和開發性的。
情商的開發,可以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使他們在複雜的社會中能以積極的心態處理人際關係,使他們更加冷靜和全麵地看待事物,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使其在職業生涯中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長處,為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開展情商教育也被教育界公認為當前教育實踐麵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2.大學生情商素質與和諧校園構建的相關性
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對象,其情商素質的高低與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有著唇齒相依的密切關係。
2.1大學生情商素質的提高要以和諧校園為保障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和諧的社會是由和諧的人組成的,而和諧發展的人是由和諧的校園孕育出來的。高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類人才聚集之地,更是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得到耳濡目染,這對於培養他們和諧的思想觀念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非常重要的。隻有擁有和諧的校園氛圍,學校的組織效能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高素質人才,最終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生力軍。
2.2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離不開大學生情商素質的提高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是全麵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校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增強校園創造活力、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的構建與大學生情商素質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近些年來,不斷發生的校園惡性事件,而肇事的大學生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即情商低下,因此,開展大學生情商教育刻不容緩。綜觀我國當前的高校教育,在對大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模式方麵,多偏重於理論知識的灌輸,對大學生全麵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情商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使得大學生素質教育還不適應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需要,不適應求職競爭的需要,不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因此,大學生情商教育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
3.當代大學生情商水平反映出的普遍問題
由於我國應試教育體製的存在,導致了在基礎教育階段,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是重智商輕情商的,以至於大學生在入學後出現很多與情商有關的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3.1缺乏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對於剛入學的大學生來說,適應新環境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第一次遠離父母,麵對著陌生的校園,有些學生會感到孤獨無助;有的則把大學想象得過於“美好”,當理想和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會感到失望彷徨。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大學生,會因為他們各自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同,而導致其大學生活甚至是整個人生產生巨大的差異。能較快適應環境的學生將會在大學中充分磨練自己,反之,將會倍感困惑,找不到前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