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和諧育人環境下的高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探討(1 / 3)

陳央陳耀陳碎雷鄒婷

(浙江工業大學團委杭州310014)

摘要本文通過精英人才培養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實踐應用,意在培養一批堅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善於聯係實際的學生幹部,為高校思政工作補充新的血液和力量,使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思政工作助推器精英人才培養模式

1.當前高校育人工作麵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麵臨有利條件,也麵臨嚴峻挑戰。麵對新形勢、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不夠適應新環境,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1.1教育體製改革對新時期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國家為了使教育水平跟上時代步伐,適應經濟形勢的發展,實施了一係列的教育體製改革,其中引起公眾普遍關注的當屬高校擴招。高校擴招是教育體製改革的重頭戲,體現出國家力求教育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發展的新目標。誠然,連續幾年的高校擴招,為廣大有求知欲望,好學上進的各層次人群提供了展示才華和繼續深造的機會。但是,在校生數量成倍增長使得學生的年齡分段出現多層次性,社會構成漸趨複雜,素質狀況呈現多樣性,這給思想教育工作加大了工作量,增強了工作難度。

1.2高校學生思想觀念上的新特點使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複雜和艱巨

當前,大學生的思想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同時也存在著相當程度的混亂。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一些不良風氣影響了一些人的精神生活,甚至一些封建迷信、庸俗關係等腐朽思想也出現萌芽。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存在思想信念的迷茫和失落,同時一些學生的道德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表現為是非觀念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正義感,誠信度下降等。另外,現在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居多,他們一般自我中心意識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學校緊張的學業、就業壓力使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較為脆弱,在挫折麵前應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

1.3網絡媒體的崛起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挑戰

當今社會,信息革命的浪潮正推動生活方式、社會文化機製、價值觀念的變革。大學校園也無一例外地投入到這一信息化的大潮中。網絡媒體的出現在為學生提供交互式的快捷、豐富的信息的同時,產生的負麵影響也給思想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方麵,部分學生沉迷於網絡,甚至深陷網上交友、網戀而不可自拔,網上的一些不健康內容對學生思想產生侵蝕。另一方麵,隨著信息化進程的推進,低效率、封閉式、被動性已成為當前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束縛。如何創立科學健康、高雅的校園網絡文化是擺在思想教育工作者麵前的又一新的課題。

2.精英人才教育模式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

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總過度地強調務虛的重要性,試圖通過高校思政課就想很好地解決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總是一味講大道理、讀報紙、念文件,他們會覺得乏味,難以產生共鳴,勢必影響其效果;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方麵軍”則是“務實”。“務實”就是采用實際的辦法、措施去促進思想問題的解決,去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使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這也是極“左”路線歪曲、扼殺的一個“方麵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薄弱的一麵。因此,需要我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務實”方麵花大力氣去積極探索。而精英人才模式就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務實培養模式。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從以下三個途徑去“務實”:

2.1開展以熱點問題為主題的集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