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為例
陳蓉蓉王炳忠陳雲峰
(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杭州310023)
摘要文化建設作為柔性管理,在現代管理領域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為例,充分論述了在當前和諧校園建設的視域下,建設“以人為本”的和諧學院文化,並就構建學院文化的物質層、製度層和精神層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軟件學院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規劃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高校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陣地,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強和諧學院文化建設。學院文化建設熱潮興起的意義,不僅在於它為大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教學活動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為促進大學教育深化和實現大學教育目標提供了新的視角。
因此,如何以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視野來認識和把握學院文化建設,或者說如何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要求來加強學院文化建設是我們當前麵臨的一個新課題。
1.學院文化的內涵和特點
學院文化這個概念是相對校園文化而提出來的。廣義的學院文化是指一個學院所創造的有自身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狄義的學院文化是指一個組織所具有的管理特色、價值觀念、人際關係、傳統習俗、行為規範、精神而貌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一係列教學、科研和文體活動。學院文化的實質是指以人為中心、以文化誘導為手段、以激發教職工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學院文化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對學院的方方麵麵確實有巨大的影響。
從結構上分析,學院文化是由物質層、製度層和精神層三個層次構成的。物質層是學院教職工在教學、科研和人際交往中產生的活動文化的總和,包括一係列實體性的文化設施,如帶有本學院文化色彩的辦公樓、教學樓、會議室、展覽櫥窗、活動室等。物質層是學院文化結構中的最表層部分,是人們直接能夠感受到的,是從直觀上確認學院文化的依據。這些實體文化和活動文化可以折射出學院的教風、研究氣氛以及教職工的精神麵貌、人際關係、責任感和事業心。製度層是體現本學院文化特色的各種規章製度、職業道德約束、教職工行為準則和組織機構設置的總和,包括教職工的崗位責任製度、黨政工協調工作製度、經濟分配製度等。這一層次主要是學院文化中規範人的行為方式的部分,它反映出學院在管理製度上的文化個性特征。精神層是學院文化的核心部分,主要指學院在教學、科研和其他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本學院特征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學院精神、價值觀、職業道德、奮鬥目標和行為規範等。
學院文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無論是價值觀的培養,還是共同行為規範的確立,都將是一個長期的柔性的心理過程。學院文化深層觀念的滲透和培育是整個學院文化建設的關鍵性步驟,是向每個員工進行價值觀的導入。由於人自身的複雜性,所以人們觀念的轉變不僅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必須在一定的規律作用下才能產生效果。領導者在這一過程中要善於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學院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浙江工業大學軟件學院始終堅持以有效的機製激勵人才,以情感的注入凝聚人才。學院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學院文化建設,為進一步凝練辦學理念,弘揚學院精神,彰顯辦學特色,規範學院文化建設,增強全院師生員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促進學院發展,學院開展了院標、院訓的征集工作,以院風、教風、學風建設為核心,從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四個方麵著手,著力構建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又充滿生機活力、特色鮮明的學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