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施湘君嚴琴英
(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高校寢室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和諧社會觀念深入人心、高校完全學分製和後勤社會化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如何進一步加強高校寢室文化建設,發揮寢室文化的育人功能,構建和諧寢室已日益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高校寢室文化建設和諧
高校學生寢室是大學生生活、學習、工作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場所,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早在2004年,教育部長周濟同誌就《在教育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加強學生生活管理,推進思想教育工作進宿舍”。大學寢室管理已經被納入到高校素質教育的體係當中。隨著高校後勤社會化、寢室管理公寓化改革的深入,寢室管理中的“管理”、“服務”功能不斷得到體現和加強,但作為提高學生素質關鍵所在的“育人”功能卻並未得到重視和開發。由此,加強高校寢室文化建設,提升寢室“育人”功能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1.新形式下高校寢室文化的內涵及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據調查,大學時代,除了正常上課,學生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寢室中度過的,寢室已成為學生“三點一線”生活的重要一環。高校寢室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子文化,是指寢室成員以寢室為空間,在共同學習、生活及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以校園文化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可分為硬件和軟件兩方麵:硬件包括寢室的整體布局、室內環境等物質層麵內容;軟件包括規章製度、寢室成員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精神風貌、學識智能、人際關係、道德氛圍等意識層麵內容。
寢室作為寢室成員共同的“家”,其文化內涵可以通過兩大作用得以體現。一是同化-順應作用。同化-順應是指個人對某種主流行為、意識形態、思想觀念產生的無意識的認同和順從,寢室文化作為一種微觀意識和價值觀念,使得生活在其中的成員互相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一寢室的成員長年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不斷交流著自己的思想,在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便形成了相對穩固的寢室文化主流,在此文化主流的影響下,成員們往往會趨向於認同和順從某種主流的興趣愛好、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又可表現為互相融合、互相約束及相互凝聚等方麵。二是育人作用。寢室文化具有很強的輿論導向功能,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和陣地。國家教育部長周濟同誌在《在教育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學生能夠有集中住宿的條件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優勢,要充分利用好這個優勢”。寢室不僅成為大學生交流思想、溝通信息、討論學業等的場所,也漸漸成為了他們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基地。正是寢室活動內容的多麵性,決定了寢室教育功能的重要性,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進公寓,以各類學生公寓組織為載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體育、娛樂等活動,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來達到充分發揮寢室文化的育人目的。
隨著高校完全學分製和後勤社會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班級的功能被逐漸淡化,但公寓的育人功能並未得到充分發揮。國家教育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幹意見》(教發[2002]6號)中指出:“學生公寓是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課堂之外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通過寢室文化建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已成為學校育人工作的迫切任務。
2.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的三個工作途徑探討
在黨中央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下,高校學生寢室也應努力創建和諧寢室。筆者認為和諧寢室的標準應包括以下幾方麵:和諧的寢室人際關係,舒適美觀的寢室環境,取精用弘的良好學風,厚德健行的價值取向以及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等。而實現這一目標,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加強寢室文化建設:
2.1從製度上給予支持
科學規範的規章製度有利於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有利於引導大學生合理約束自己的行為,有利於良好寢室文化氛圍的建立。製度不僅包括學校、學院統一製定的,如作息製度、安全製度、清潔製度、獎罰製度等,還應該包括寢室內部成員自行約定的公約,這種公約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實際聯係更密切,管理部門應積極提倡和引導。另外,單憑製度管人並不能取得實效,還應探索如何將學生在公寓中的表現進行量化考核,與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學生評優、黨員發展等掛鉤,雙管齊下,充分發揮製度的約束、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