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製度化的社會。製度猶如神經遍布社會的每個角落,以一種法理的或隱性的權力日益規範著人們的政治、經濟、學習、生活等行為。這就意味著人們的行為必須在製度所設定的“遊戲規則”中發生和進行,假如超越和違反這種遊戲規則,就會受到製度的懲罰。這種製度內在的威懾力,客觀上使一些心術不正、投機取巧的人不敢恣意妄為,鋌而走險。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製度的內在警示和外在規範功能,日益對人和社會起到一個導向和激勵作用。但決不能以為製度健全和規範了,就可以製度成人了。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信任和溝通往往正是契約或合同形式之外的那些合乎情理的東西。同樣道理,以溝通為基礎的社會契約,它用以維係人際關係的也是那些被稱為“常理”的東西。在高校後勤管理中,必要的製度是必須的,但從根本上說,在製度管理中必須加強與員工的溝通、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必須突出育人的價值——培養有道德、有理想、誠實守信的人。高校本身就是培養人才的搖籃。
在現代社會的公共生活中,公民的公共道德的生長就應以“他者之信”來提供相互交往的機製。我們之所以能夠合理預期他人的行為,信任他人、和他人溝通,就在於我們也同時相信他人與自己一樣都期望會得到他者的信任,而他者也會在“出於責任”的有意識的過程中遵循道德規律,將對方納入到自身的責任範疇中。這種以相互信任和互相溝通構成的“我之信”和“他者之信”的關係,就是一種不同於物質、人力資源相對應的精神資源。因此說,溝通有助於人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達成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彼此認同,更有助於形成一個穩定、安全、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
2.2經濟價值——溝通也是一種生產力
畢竟高校後勤企業是經濟組織,不同於政治、學術組織,除理直氣壯關注育人價值之外,還必須關注經濟價值。而溝通本身不僅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溝通也是一種生產力。
在一個缺少溝通的社會環境裏,人與人之間、組織之間、人與組織之間處處猜忌、設防、陽奉陰違、勾心鬥角。即使製訂了某種合約,由於缺少溝通,對合約執行度和依賴性較弱。因為任何合約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天衣無縫,而是有縫隙和漏洞的。而這些成了一些人有恃無恐的地方,他可以隨意鑽合約的縫隙和漏洞,使合約名存實亡。另外,傳統的企業組織結構的弊端也存在過高的交易成本。如等級製的泰羅式組織就存在決策緩慢、工廠規章製度不靈活、無力適應新環境等問題。所有這些無疑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然而,溝通使人與人之間、組織之間、人與組織之間構築了一條透明和溫馨的“陽光地帶”,人人是君子,坦誠相見、精誠合作。交易過程中的合約,自然也成為君子之約。合作雙方不是去想方設法找漏洞,而是用“誠”用“心”去維護去彌補。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加強企業內外部關係的溝通,進行人本化管理和服務。同樣,在高校後勤企業管理中,實行溝通管理是必要的。一是加強與下屬職工的溝通,使下屬和職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後勤企業長期的心理預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企業對他們的充分信任和關愛,他們才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一心撲在工作上,發揚主人翁精神,更加努力出色的工作來報答上級;二是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定期召開服務對象座談會和情況通報會,征求服務意見、傳遞服務信息,了解服務需求,讓服務對象充分了解和理解後勤的經營和服務情況,達成服務雙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最後創造一個和諧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