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小議唐詩對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啟示(1 / 3)

從唐詩句中解讀“和諧”理念

曹衛華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杭州310014)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中,人們越來越把目光投向能飛速轉化成生產力或者經濟效益的科技、經濟、貿易等領域。尤其是高考學生在填報所讀專業的時候,更是毫不猶豫地在家長的指導下,紛紛選擇了所謂的“熱門”專業,為此,熱門越來越熱。而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學,例如唐詩、宋詞,卻往往被冷落一旁,被視為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是學究們的專利。其實,古代文化不僅僅是一份文學遺產,還於我們現今社會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以青年學生的餓視角來解讀唐詩對於時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點啟示,探討唐詩中蘊藏的“和諧”理念。

關鍵詞唐詩和諧社會啟示

唐詩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產。它不僅傳承了中華文明,還對於我們國家和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提到唐詩,很多人自然會聯想到風花雪月,喜怒哀樂,離愁別緒……很難會把那些詩句和時下的社會發展聯係在一起。唐詩中的很多詩句傳遞著一種思想精神,勾勒出世人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而這些於我們時下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許多重要的啟示。仔細品讀唐詩後,會發現唐詩中的關於“和諧”的概念與我們現今對“和諧”的精神是遙相呼應的。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簡言之,包括四方麵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及人自身的和諧四個方麵。

1.人的和諧

社會是由若幹小家庭為單位構成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是構建和諧的家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古代人士普遍的信念追求,因此,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奉行“家天下”的理念。古人雲:“家和萬事興。”隻有家庭和睦了,萬事才能順心,家庭才能穩定,這就要求家庭成員之間要保持良好的和諧關係。

陳子昂《座右銘》中提到:“兄弟敦和睦,朋友篤誠信。”陸遊有詩雲:“家庭和睦益壽康。”但是世事古難全,並非所有的家庭都能享受天倫之樂。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杜甫的《月夜》傾訴了自己對兒女及妻子的思念之情。

今夜鄜州月,閨中隻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由於戰亂,作者不得不與家人離散,飽受月夜相思之苦,哀惋淒切,深摯纏綿。韓愈《祭十二郎文》述手足之情,淚隨墨揮,淒楚動人,感情極盡往複,時而悼十二郎,時而自悼,時而疑,時而信,時而痛呼長號,時而淒咽絮語。這種小家庭中的不和諧音符——生死離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這也從側麵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和諧和小家庭的和諧是相輔相成的,社會的不和諧也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諧。

除了親人、家人之間的和諧外,唐詩中有很多反映與他人關係的和諧。首先我們熟知的莫過於珍視朋友之間的情誼,這在唐詩人之間不勝枚舉。李白與杜甫,韓愈與孟郊等許多詩人之間的交情甚篤。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劉禹錫的“九陌逢君又別離,行雲別鶴本無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忘年之交的李、杜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更是被傳為佳話,杜甫在《天末懷李白》中寫道“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這些詩句通俗易懂,明白曉暢,但卻又道出了朋友之間友情的真摯。

其次,對愛情的忠貞。男女對愛情執著堅定的信念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文人墨客也好,凡夫俗子也罷,都避免不了男女之愛。唐詩中有許多佳句傳誦了、詮釋了愛情的可貴。孟郊的“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李商隱的“昨夜星辰昨夜風”,“相見時難別亦難”,白居易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李白的“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這些詩句皆以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和至死不渝的綿綿深情打動人心,傳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