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大學是美國的一所私立大學,校址最初選在新澤西州的伊麗莎白,當時成立時名叫“新澤西學院”。後來遷到了普林斯頓,校名也就改為了普林斯頓大學。新澤西州位於美國東北部,因遍地公園,風景秀麗而有“花園州”之稱。普林斯頓是新澤西州中部的一個小鎮,東臨卡內基湖,西邊是特拉華河,湖泊河流環繞,林木茂密,環境優美,普林斯頓大學就在這個美麗的小鎮上。
校園裏古木參天,在蒼鬆翠柏的掩映中聳立著各種各樣的建築。這裏的古典建築各式各樣,有英國喬治式、仿中古哥德式、文藝複興式、羅馬式等,與新的現代化建築交相輝映,新的與舊的協調,傳統建築與現代化建築融為一體,和諧的校園氛圍讓人感覺到它的親切。
而連接普林斯頓大學東邊的卡內基湖、西邊的特拉華河的清澈河流從普林斯頓流淌而過,兩岸春天垂柳搖曳、夏天濃蔭遮日、冬天銀裝素裹。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校園裏也是古典與現代建築比肩而立、和諧統一。
在英美一流大學中,大量哥特式建築,其尖頂不僅給人深邃變幻之感,而且總能使人聯想到天國和上帝,對人的靈魂產生影響。對美國一流大學來說,大量采用哥特式建築還有另外的涵義。一是通過建築風格來反映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傳統;二是如曾任普林斯頓校長的威爾遜所說:“隻通過簡單地建造一些都鐸哥特式的建築,我們就將學校的曆史增加了1000年,好像與牛津和劍橋同齡。”
2.1 拿蘇堂
1756年,新澤西學院遷到了普林斯頓。從1756年的遷址到1803年Stanhope Hall建成,整個學院唯一的建築便是拿蘇堂(Nassau Hall),為英王威廉三世命名為House of Orange-Nassau。幾個世紀以來,拿蘇堂(Nassau Hall)的角色從多功能建築、辦公樓、宿舍、圖書館,到專用的教室,一直演變到今天的行政大樓。
1753年1月24日,愛德華·希彭(Edward Shippen)到達紐瓦克,準備和理事同行們討論如何讓新澤西學院安在普林斯頓的新家裏。他帶來的計劃需要修建一座190英尺長、50英尺寬的建築。雖然最初的計劃沒有保留下來,但據說是由希彭的兄弟威廉·希彭博士與羅伯特·史密斯通力合作在費城構想出來的。史密斯不是建築師,他所生活的時代還沒有所謂的建築師之類的正式職業。實際上,他是一類被稱為木匠營造師的實用藝術家中的富於天賦的代表。他出生在達爾基斯(Dalkeith),那裏靠近蘇格蘭的愛丁堡,他自幼就在建築行業做學徒。普林斯頓大學的理事們發現史密斯正是他們需要的人,這位移民過來的木匠建築師為他們設計了一座樓,在圖紙上形象且生動地勾畫出了這所大學的全新藍圖。
建築的藝術從來都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畢竟,是另外有人在為此買單。拿蘇樓與史密斯當初的構想不盡相同。他曾經建議采用磚牆,因為磚頭使用起來方便,他認為一件完整的建築產品需要體現品質。但磚頭價格昂貴,這對於習慣了節製自律的基督教長老會來說顯然是褻瀆神靈的表現,所以,他們轉而接受了一名當地石匠的建議,他提出改用相對便宜的替代品——產自當地的變質岩或者稱作片麻岩的材料。從此,這種帶有閃光雲母片的蜜色石頭就一再地被拿來作為新增建築,尤其是學生宿舍的材料。多年以後,這種色調和質地的石頭幾乎遍布了整個校園,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一大特色。這種當地的石頭也成為新澤西學院賴以生存的堅強意誌的象征:拿蘇樓厚達26英寸的圍牆似乎表明,它們和這所大學一樣,經得起世人和自然的一切錘煉。
18世紀,在英屬殖民地上所引發的獨立戰爭,使得普林斯頓一度成為戰爭要地,學校作為行政大樓的拿騷樓曾在獨立戰爭中屢次被英軍或獨立盟軍作為軍營及醫院的根據點。1756年建起的第一座拿蘇大樓,是當時最大的學術建築。1783年大陸國會曾在此開會,故小鎮曾一度成為美國臨時首都。喬治·華盛頓在這裏於1777年擊敗了英國軍隊,成為美國獨立戰爭史上的第一次勝利,這給普大師生增添了光榮,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