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學科建設綜述
在2002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演講中,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傑拉德·卡斯帕爾曾對普林斯頓大學做過高度評價,他說:“如果沒有一些特定學科或者不是一個‘完整’的大學,你們不用不高興。普林斯頓大學做的最聰明的一件事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承受了要建立法學院和商學院的巨大壓力,並進行了頑強的抵製。今天,普林斯頓大學依然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蒂爾曼訪問新加坡時曾經提及,“年輕人在18歲至22歲時能夠接觸到多元思想,了解到不同的認知方式,如數量的、道德的、曆史的認知方式,對於培育領袖才能將是很好的準備。”
普林斯頓大學重視人文及科學綜合素質教育,開設本科教育課程1300多門,學生入學後可選修各種人文和科學課程。學校重視文理交叉,文理工各科學生頭兩年都必修認識論和認知科學、倫理思想和道德價值觀、曆史分析、文學藝術和社會分析等。普林斯頓大學認為,人文教育能為年輕人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在培育領袖方麵,人文教育尤為重要。文科學生還要加修科技概論和定量研究方法,理工科學生則要加修寫作和外語。這樣,無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職業,大學一、二年級的教育已讓各科學生掌握了通用的語言及思維方式。伍德羅·威爾遜出任美國總統後,曾經不無調侃地評論:“上過普林斯頓之後,華盛頓的政治就容易了。”
在專業設置上,與其他美國著名大學不同的是,普林斯頓大學設置新專業的要求隻有一個原則,就是符合學生的需求,而且前提是“專業設置與就業無關”。比如,普林斯頓大學大力發展藝術係,開設藝術專業,為學生提供藝術課程,純粹出於滿足學生的需要,與就業沒有任何直接關係。在這所以理論教學和基礎研究見長的大學裏,很多學生都喜歡藝術,因為藝術修養會伴隨人的一生。在教學上,普林斯頓大學重視推陳出新。2004年普林斯頓大學為有誌於將來從事科學工作的一、二年級學生新開了一門“科學總論”的課程,包括10個分子生物學專題、4個物理學專題、2個計算機科學專題、1個電子工程科學專題和1個地質科學專題。學時為兩年,由來自分子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10位教師共同負責,教師中包括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諾貝爾獎獲得者。該課程教學以各學科富有挑戰性的課題為核心,注重發展學生運用跨學科或多學科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著眼於培養未來的科學家。
普林斯頓大學注意麵向現實和未來進行學科建設,強調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沒有刻意去發展專業學院,這不僅使學校的規模始終相對固定,也使學校可以有效地保持各係科之間的有機聯係,促使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對於已有的三所專業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從各方麵強調其是學校整體教育的一部分,主張專業學院的發展應該有利於學校整體教育的提高。所以,無論專業設置、研究方向還是課程安排,各專業學院都必須考慮盡量與其他係科能建立互為基礎、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關係。普林斯頓大學的工學院尤其重視工程技術的科學基礎、理論概括;建築學院則注重建築藝術的社會曆史背景、政治經濟效應;國際關係學院則更為徹底,其絕大多數教師都是來自其他各係的兼職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的管理者看來,平衡的學科分布有助於維持良好的教學環境。正因為如此,即使是一些眼下特別熱門的科研項目,即使資金充裕,學校也不會允許其無限製地發展下去。
這種注重不同係科之間的有機聯係、關注學科間總體平衡的做法確實影響了普林斯頓大學各專業學院的發展方向,但並不損害其在全美專業教育係統中的地位,反倒加強了它們各自的特色。普林斯頓的建築學院和國際關係學院在全美高校中名列前茅。工學院則更加獨具特色,其畢業生往往成為各大企業、公司的決策者和各研究機構的領導者。為此,麻省理工學院院長在一次談話中指出今後應當加強文科教育,因為“太多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工作在普林斯頓畢業生的領導下”。
早在19世紀60年代,普林斯頓的學生就開始在體育比賽中佩戴橙色綬帶,而當學生用黑色墨水在他們的橙色綬帶上寫下畢業班年份的數字時,橙色與黑色這兩種顏色就被聯係到一起了。很快,學校裏麵流行起底色橙色加上黑色條紋的服飾,而這種做法很快就被固定下來,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傳統。1896年,善解人意的學校董事會依例成法,發文正式采用橙色和黑色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校色。所以在普林斯頓,我們容易看到學生穿各式各樣的橙色與黑色衣服,特別是春秋和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