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源遠流長:中國與普大(4)(1 / 2)

毋庸置疑,為了更好應對當今世界麵臨的諸多共同挑戰,我們需要一個更加有效的聯合國。各方對此也在深刻反思。為適應新變化、迎接新挑戰,聯合國必須進行合理和必要的改革,增強其權威與作用,提高人們對其的依賴與信心。

女士們,先生們!

108年前,普林斯頓大學第13任校長威爾遜先生在那篇著名的《普林斯頓——為了給國家服務》的演講中號召學生應為國家建設盡心服務。這種思想與中國文人素有的“學以致用、精忠報國”的傳統不謀而合。我也很高興地聽說,在Harold ShaPiro校長的倡導下,普林斯頓大學的校訓已由“普林斯頓——為了給國家服務”擴展為“普林斯頓——不僅服務於國家,而且服務於天下”。我認為,這無疑也體現了多邊主義精神,符合當今世界的潮流。

謝謝大家。

8.8 駐紐約總領事孫國祥在普大的演講

尊敬的柯慶生教授,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衷心感謝柯慶生教授的盛情邀請和介紹。很高興有機會來到普林斯頓這座舉世聞名的學府與大家交流。普林斯頓大學是美國的驕傲。260多年來,它培養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包括3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兩位美國總統以及數百名議員和聯邦政府官員。同時,普大同中國也有著深厚的淵源。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胡適曾擔任普大戈斯德東方圖書館第一任館長,我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李政道,數學家華羅庚等曾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研究員。1998年,普林斯頓教授、華裔科學家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中國外交。但這要從中華民族發展史講起,因為兩者密不可分。在5000多年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過巨大貢獻。然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國領土包括香港、澳門、台灣以及釣魚島等被帝國主義列強占領和瓜分,麵積從1300多萬平方公裏減至目前的960多萬平方公裏。這一時期,中國積貧積弱,飽受壓迫與屈辱。1949年,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製度,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大幅提高了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新世紀以來,中國以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為奮鬥目標,以人為本,在“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譜寫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新中國建國以來經曆了五代領導人,盡管領導人有變化,但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沒有變。中國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此作為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中國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進入21世紀,中國又提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主張。這些原則都是中國外交的基石和長期堅持的理念。今年,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全體中華兒女共築“中國夢”的目標。

大家也許會問,“中國夢”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它與中國外交又有什麼聯係?首先,去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確定了“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可以作為當前中國夢的具體注腳。一是到2021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時,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全麵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二是到本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其次,中國早已是世界的中國,中國夢絕不是狹隘的民族夢,更不是狂妄帝國夢。中國夢是世界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各國共同繁榮和和平發展之夢。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不僅造福於中國人民,也會造福於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