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在普大的演講
女士們、先生們:
晚上好。很榮幸應邀到普林斯頓大學參加你們的研討會。對我本人、我的同事及許多中國人來講,普林斯頓大學的名字早已是耳熟能詳。她的曆史比這個國家還長,從這個校園裏走出了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著名詩人T.S.艾略特等眾多傑出人物。正如前總統克林頓先生在1996年普大建校250周年時所說:“在美國曆史上的每一個緊要關頭,普林斯頓大學及其師生都發揮了關鍵作用。”令人高興的是,在座諸位對中國事務都抱有研究興趣。雖然我們兩國地理上相距萬裏,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非常相近。好萊塢影片、麥當勞快餐成了許多中國人生活中的內容。而中國加工的服裝、日用品也天天伴隨著美國人民。我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能增進在座諸位對中國和中國外交政策的了解,為未來彼此的友誼與合作錦上添花。
女士們、先生們,我想首先扼要說一下中國的現狀。大家知道,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已走過了25年。在短短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裏,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進步和發展。25年前,中國的GDP隻有1473億美元,而去年已達14000多億美元,增長近10倍;25年前,中國外貿總額僅為206億美元,去年則達到了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的貧困人口有2億5千萬,目前已下降到3000萬人左右。毫不誇張地說,這25年是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我們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當然,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中國人口眾多、包袱沉重,生產力不發達、發展不平衡。中國的麵積比美國稍大,但有13億人口,而且還在增長,到2040年前後將超過15億,其後才會逐漸下降。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數,無論財力、物力總量多麼可觀,隻要除以13億,就成為相當低的人均水平。去年中國的GDP總量排名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剛過1000美元,排在世界100位以後。中國東部與中西部、沿海與內地存在巨大的發展差距,也是困擾中國的難題。中國政府的近期目標就是要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小康生活。這需要我們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因此,中國政府的第一要務就是發展,不僅是經濟發展,而且是全麵、平衡、協調發展。注重以人為本,統籌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的發展,保持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複興,是全體中國人的夙願。當前,我們正麵臨千載難逢的良好發展機遇,中國的崛起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然,國際上也有一些人士對此感到擔憂與不安。他們認為,從近代曆史看,一個大國的崛起,往往會導致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甚至引發戰爭。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擔憂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時也是不必要的。因為:
首先,中華民族曆來尊崇“和為貴”的哲學思想,追尋“大同世界”不僅是簡單的千年祖訓,而且是植根於中華民族血液裏的“基因”。不稱霸是我們鄭重的承諾。第二,中國有古代的輝煌與驕傲,更有近代的慘痛和屈辱。我們對外來侵略有切膚之感,“己所不欲,勿施與人”。這是中國的民意,民意不可違。第三,人類已進入21世紀,中國不會,也不可能再重複走“零和”道路。我們唯一的選擇隻能是和平崛起,就是利用世界和平努力發展自己,同時又以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第四,像中國這樣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要發展起來,不應當、也不可能依賴任何別的國家,隻能靠自己努力,依靠廣闊的國內市場、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和資金積累,並依靠提高國民素質和科技進步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