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源遠流長:中國與普大(2)(1 / 3)

三十年來,胡應湘在內地總投資逾510億人民幣,投資興建公路371公裏,電廠388萬千瓦,為內地教育、慈善事業及賑災捐款額逾2.1億元人民幣。被國家領導人先後譽為“有膽略、有見識的企業家”、“勇敢的中國人”及“外資的帶頭羊”,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及粵港兩地的經濟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年,鄧小平對胡應湘說:“要快點建成高速公路”。而趙紫陽則說,“胡應湘是帶頭羊,他做好了,後麵跟進一半。”趙紫陽、穀牧等多次盛讚胡應湘的遠見、膽識、學識和勇氣。

20世紀80年代後期,國外媒體說胡應湘自中國改革開放20年來,凡是涉及內地和香港合作的主要發展計劃,均離不開他以及他的合和實業集團。

袁厚春是《大投資家胡應湘傳》的作者,他評說,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的投資者,都是資本家;經濟開放,說到底就是對資本家開放。不了解資本家,就不會懂得開放政策,不懂得“一國兩製”。

8.5 計量經濟學家鄒至莊如何追求夢想

1989年,美國《教育經濟學報》(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刊登了“全球經濟學家排行榜”,鄒至莊名列第28位,是華人經濟學家中排名最高的。1993年美國密歇根大學“經濟學俱樂部”評選的“29位偉大的經濟學家”,他排第8名,是唯一上榜的華人學者。美國密歇根大學曾經模仿NBA明星卡製作出一套經濟學家名人卡,他是其中唯一的華人。他,就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講座教授鄒至莊(Chow Gregory)

1929年,鄒至莊出生在中國廣東省中山市。他的父親,Tin-Pong Chow,很多年前曾一直擔任廣州商會的主席。他的母親,Pauline Law Chow,曾經在英國留學。鄒至莊耳濡目染,受父母影響很深,從小就喜歡數學和經濟學。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他們全家被迫從廣州遷到香港。1942年香港淪陷後,全家人又搬到澳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們回到了故鄉廣州。1948年,在廣州嶺南大學學習一年後,鄒至莊開始了到國外留學的生涯。20世紀50年代對於鄒至莊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期,他在經濟學重鎮芝加哥大學遇到了經濟學界的權威人士,被人們稱為是亞當·斯密之後最重要的自由經濟學派的領軍人物米爾·弗裏德曼。鄒至莊深受弗裏德曼思想的影響,比如經濟模型應該盡量簡單,作用大小主要看其是否能夠解釋數據。在弗裏德曼的嚴格指導下,鄒至莊順利地完成了博士論文《美國汽車要求:耐用消費品的研究》。

在芝加哥大學,他還從師於其他幾位傑出的人物,比如哲學家卡爾納普、亨德裏克·霍撒克、佳林·庫普曼斯、William Kruskal、雅各布·馬薩克、薩維奇(L.J.Savage)和Allan Wallis。他還參加了由弗裏德裏克·哈耶克組織的社會科學領域的方法論研討會。研討會成員包括物理學家費米、弗裏德曼、薩維奇、瓦利(Wallis)和加裏·貝克爾。1960年,鄒至莊發表了他的成名作——《檢驗兩條線性回歸方程式的係數是否相同》,正是在這篇論文中,他提出了著名的“鄒氏檢驗”(Chow Test),並由此在經濟學界聲名鵲起。可以說,“鄒氏檢驗”的創立開始於鄒至莊對美國汽車需求的研究,該檢驗是主要用計量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學、用回歸的方法對經濟中結構性的變化進行研究的一種統計檢驗,目的是找到經濟變動中不同變量的關係。現在,“鄒氏檢驗”已經成為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工具。

突出的經濟學貢獻本·伯南克在出任美聯儲主席之前曾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係主任,他在2001年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評價鄒至莊——“鄒至莊一直是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領域的一個重要人物”。鄒至莊教授對經濟學的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第一是計量經濟學,包括常用來檢驗參數穩定性的“鄒氏檢驗”、估算模式和標準同步隨機方程組;第二是動態經濟學,包括不確定條件下通過拉格朗日乘數法(動態規劃法的替代)來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和動態優化的譜方法和最優控製方法;第三是中國經濟,相關成果已分別發表在《中國經濟》(1985)、《了解中國經濟》(1994)、《中國的經濟變革》(2002)和《認識中國》(2004)幾本專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