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的學習費用是很可觀的,對於普林斯頓大學這樣一個無政府資助的私立大學來說就更是如此。為了幫助學生們減輕經濟上的壓力,學校設有本科生資助辦公室,專門負責審查和發放助學金,安排學生貸款和生產自救等校內工作。學校助學金的發放遵循“人人均應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這一原則。對此,前校長鮑恩·威廉指出:“每一個青年進入普林斯頓學習的機會,完全地依賴於學生本身的才能、品質、決心和個人的努力。任何一個合格的、願意用功的學生都不應由於經濟原因而被剝奪上大學的權力。”
2008年2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宣布了一項新的大學生培養計劃,簡稱“推遲入學計劃”,該計劃將在新生中試點施行,讓入學的10%或更多的學生先到國外從事一年的社會服務工作,結束後再開始正式的大學學習。普林斯頓校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開展這一計劃的目的是期望新生能夠從高中時期繁重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擴大他們的國際視野,促使他們更加成熟,並形容這是要“淨化學生在高中時期的趣味,給他們一年重組的時間”。關於該計劃的開支,校方表示會從2009年開始將不收這一年的學費,而且還會盡可能地提供經費支持。但學校現有的經費隻能夠維持該計劃運行幾年時間,學校非常希望能夠籌備更多的資金使這一計劃能長期推行下去。
普林斯頓大學這一計劃的宣布,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延期一段時間後再進入大學學習,美國的不少大學也為新生設置了推遲入學的各種“計劃”。但很多這樣的“計劃”往往是讓學生參加工作掙學費或花錢到國外旅遊。專家們認為,盡管在校園中已經有許多機構為學生提供到國外學習的機會,但普林斯頓是第一個正式提出這種入學改革的。
普林斯頓大學的改革期望是讓學生能夠有機會盡早國際化,國外的社會工作經曆無疑將擴大學生的眼界,提高國際交往能力,這恰恰是通識教育的重要內容。學生國外的社會服務經曆同樣有利於學生積累相關領域的經驗,為正式進入大學後的專業學習奠定基礎。最後,學校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是通過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並為他們提供選擇機會的方式來實現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這項計劃為學生從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變提供了一個過渡時期,學生可以借此機會緩解高中時期的壓力,廣泛的接觸社會生活,調整心態,為大學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在“過渡期”獲得的社會工作經驗,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和職業觀,以在正式入學後更有效地進行專業選擇和職業生涯規劃。
普林斯頓大學的招生口號是“隻要你是優秀的,付學費不用顧慮”。
普林斯頓大學學費高昂,但是學生可以得到各種資助。新生錄取和得到資助是兩件分開的事情。目前,大約一半學生得到直接來自學校的資助,還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學生以普林斯頓大學學生的名義從校外得到各種資助。學校宣傳不應該讓學生因為個人或者家庭的經濟條件影響專業的選擇與學術的誌趣。
9.5 校長建議
普林斯頓大學校長Shirley M.Tilghman在2009年9月13日的開學典禮上為剛剛入學的新生提供了10條建議,她表示這是“我希望你在自豪地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之前能做到的事情。”
(1)記住要鍛煉身體、健康飲食、睡眠充足,並且最重要的是,活得開心!你非常可能會遇到與你相伴一生的知己,但要花些時間來培養友情。
(2)打破條條框框。並且勇於探索新的世界。
(3)在你入學之後,要以普林斯頓大學1985級學生Michelle Obama為榜樣,並遵循我們非正式的校訓“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ll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