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少年英雄夏完淳(1 / 1)

夏完淳原名叫夏複,鬆江(在今上海市)華亭縣人。父親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老師陳子龍也是一位作風豪邁的文人。他的姐姐也是位出色的詩人。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一位神童,英才早熟,膽氣過人,5歲就能與人談論學問,7歲能詩作文,9歲時就寫了一本《代乳集》的詩集。

夏完淳生活的年代,正值南明弘光政權瓦解以後,東南沿海一帶的抗清力量繼續戰鬥。1645年六月,明朝官員黃道周、鄭子龍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聿音yù)即位,曆史上稱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員張國維、張煌言在紹興擁戴魯王朱以海建國。這樣,就同時出現了兩個南明政權。

為了對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鬆山戰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總督軍事,招撫江南。

這時候,在鬆江有一批讀書人也在醞釀抗清,領頭的就是夏允彝和陳子龍。夏複在他的父親、老師影響下,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夏完淳,15歲的他也參加了抗清鬥爭。他意氣激昂,積極協助義軍商訂作戰計劃。

夏允彝有個學生吳誌葵,是吳淞總兵,手下還有一些兵力。他們說服吳誌葵一起抗清。吳誌葵答應了,派出一支人馬擔任先鋒隊攻打蘇州。一開始打得挺順利,先鋒隊攻進了蘇州城,但是吳誌葵監陣猶豫,沒有及時增援,結果進城的義軍被圍犧牲,吳誌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擊敗。

不久,清軍圍攻鬆江,夏允彝父子和陳子龍衝出清兵包圍,到鄉下隱蔽起來。清兵到處搜捕,還想引誘夏允彝出來自首。夏允彝不願落在清兵手裏,投到河塘裏自殺。他留下遺囑,要夏完淳繼承他的抗清遺誌。

父親的犧牲使夏完淳萬分悲痛,也激起他對清朝的仇恨。他和陳子龍秘密回到鬆江,準備再組織起義軍。這時候,他們打聽到太湖長白蕩有一支由吳易領導的抗清義軍,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產全變賣了,捐獻給義軍做軍餉,在吳易手下當了參謀。他還寫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紹興送給魯王,請魯王堅持抗清。魯王聽說上書的是個少年,十分讚賞,封給夏完淳一個中書舍人的官銜。

吳易的水軍在太湖邊出沒,把清軍打得暈頭轉向。但是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義軍失敗,吳易也犧牲了。

過了一年,陳子龍又秘密策動清朝的鬆江提督吳勝兆反清,這次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被殺害,陳子龍也被清軍逮捕。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殺。

夏完淳正在為失去他的老師而悲痛,因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軍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監獄裏被關押了八十天。他給他親友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詩篇和書信。死亡的威脅並沒有使他恐懼,他感到傷心的就是沒有實現他保衛民族、恢複中原的壯誌。

對夏完淳的審訊開始了,主持審訊的正是招撫江南的洪承疇。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軟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問夏完淳說:“聽說你給魯王寫過奏章,有這事嗎?”夏完淳昂著頭回答:“正是我的手筆。”洪承疇裝出一副溫和的神氣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隻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

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麵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鬆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麵。”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啼笑皆非,滿頭是汗。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麵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坐立不安,雖似有萬箭刺心,也不敢再審問下去,一拍驚堂木,喝令士兵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這位年才十七歲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同他一起遇難的還有顧鹹正、劉曙等人。他的朋友杜登春、沈羽霄把他的屍體運回鬆江,葬在他父親的墓旁。人們為了保護夏氏父子的墓,在墓前豎立一塊石碑,碑的兩旁寫著:“永遠禁止樵牧侵占”。到現在,在鬆江城西,還留著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