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有膽有識削三藩(1 / 2)

康熙皇帝在除掉鼇拜以後,就開始考慮一件大事:削平“三藩”。“藩”指的是封建王朝的屬地。康熙皇帝所要消滅的“三藩”,指的是當時駐守在雲南、貴州的平西王吳三桂、駐守在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駐守在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這三個藩王原來都是鎮守遼東的邊將,後來又投降了清朝,充當了引路人,帶領清兵開進了中原地區。康熙皇帝就封他們為藩王,給予他們優厚的待遇。

吳三桂在鎮守雲貴地區之後,招兵買馬,擁有了10萬眾兵,他就在西南割據稱雄,做起土皇帝。他任命官吏與將領,不許朝廷幹涉,朝廷任命的雲貴兩省總督、巡撫,都要受他節製。他還利用西南豐富的礦產製造兵器,還囤積了大量火藥,製造火槍火炮。又鑿井煮鹽,用鹽與鄰省交換糧食布匹等軍需用品。耿精忠則利用沿海的有利地形,與海外私通貿易,大量走私,撈取大批金錢。尚可喜在廣東征收大量租稅,而且他性情殘暴,經常殺人取樂,毫無人性。

康熙帝不允許皇權旁落,更不允許國家分裂。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胡作非為,康熙皇帝早有耳聞,而且他將處理“三藩”的問題時時刻刻銘記在心上。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尚可喜自覺年老力衰,請求皇帝讓他回到遼東養老,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尚之信,繼續留鎮廣東,平南王府予以撤消。吳三桂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找來謀士商量,他也寫了奏折給皇帝,請求撤藩。耿精忠見吳三桂也寫了奏折,他也連忙上了奏折,請求撤藩。

康熙帝在收到吳三桂、耿精忠的奏折後,立即交給郡臣商議,並且表示他打算將三個藩一塊兒撤消。不料,眾大臣之中,除了明珠、莫洛、米思翰等少數大臣同意撤藩,大多數大臣都不同意,他們害怕三藩聯合起來對抗朝廷;剛滿20歲的康熙皇帝,在明珠等大臣的支持下,他認為自己的削藩主張是正確的,就下詔批準了吳三桂、耿精忠請求撤藩的奏疏,叫他們各自返回家鄉養老,並在走以前把地方行政移交給當地的總督、巡撫。

吳三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真會同意他的請求。他與耿精忠聯合起來,玩弄兩麵手法:一方麵裝出畢恭畢敬的態度準備撤藩,另一方麵迅速調兵遣將準備反叛。吳三桂想出一條妙計:他找來一個30來歲的姓朱的青年,在他的兩腿上各刺了一條龍,假稱是崇禎皇帝的後代,想複興明室。吳三桂借了崇禎皇帝的名義,起兵反叛清朝。

公元1673年11月,吳三桂終於打出“反清複明”的旗號。他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分兵兩路進攻湖南和川陝。第二年3月耿精忠在福建起兵響應,向浙江、江西發動進攻。公元1676年2月,尚之信也在廣東起兵響應,向廣西進攻,至此,三藩勾結反清,叛亂範圍擴展到雲南、貴州、福建、廣東、湖南、四川、陝西、甘肅、浙江、江西、貴州等11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