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京城裏有一個才華橫溢、俠義豪爽的滿族青年詞人,叫納蘭性德。他隻活了三十一個春秋,便去世了。但他那超眾的才華,精彩的詞章,卻名垂後世。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榮若,號欏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卒於康熙廿四年(1685年),他是大學士明珠的長子。
納蘭性德的詞風清婉,內容悲戚憂抑。在他所作的三百幾十首詞中充滿了苦痛。大凡能夠寄托憂傷愁緒的題目,幾乎都能在他的詞中找到。他筆端流露出的這些無盡的哀愁,似乎同他榮華富貴的生活格格不入。
納蘭性德貴為世家子弟,相國公子,生活是何等的豪華尊貴。加之他幼時勤奮好學,刻苦用功,他本人又天資聰穎,文彩過人,成人以後深受康熙皇帝寵愛,升為一等侍衛。像他這樣一個前程似錦的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痛苦呢?這可能與他敏銳、純真,又富於感受的天然秉賦有關,同時他坎坷的愛情生活對他詞作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傳說納蘭性德有一個從小就與他青竹梅馬的表妹,長得相當出色,他們的父母看他們心心相印,就給他們定了親。納蘭性德對表妹非常癡情,誰知不久他表妹被選入宮,和他近在咫尺卻不能相見,納蘭性德為此特別傷心。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同她見上一麵。機會很快來了,宮中死了一個後妃,喇嘛們每天應召進宮去念經,納蘭性德便假裝喇嘛進宮,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戀人。但那個時代,宮中戒備是非常森嚴的,他根本就找不到機會同表妹說話,真是相見不如不見,一道深深的創痕留在了他的心裏。被迫與情人分離的苦悶和長久的思念久久地縈繞在他的心頭,這份淒苦便流入了他的筆,進入了他的詞章。
但是給納蘭性德生平打擊最大的還不是同表妹的生離,而是同原配夫人盧氏的死別。
納蘭性德19歲時,受父母之命娶了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盧光祖的女兒為妻。盧氏是一位嬌柔、多情的貴族才女,非常可愛。她的才情可以同東晉謝道韞相比。她與納蘭性德情投意合,對丈夫的感情和誌趣也非常理解,兩人恩恩愛愛生活了三年,非常美滿幸福。盧氏又賢慧又能幹,對納蘭性德體貼入微,關懷倍至,甚至在去世前半個月還拖著病弱的身體為納蘭性德剪裁衣裳。盧氏的死,對於這位多情而敏感的詞人來說,打擊太大了,他撫摸著妻子給自己縫製的衣衫,淚灑衣襟,痛不欲生,從此以後,他的詞風更加淒婉、鬱結了。
納蘭性德雖然受情所迫,終日鬱鬱寡歡,但他的性格中又有俠義、豪邁的一麵。他曾經奮力營救過科場案犯江南漢族名士吳兆騫(字漢槎)。那是在他22歲的時候,他與當時享有盛名的顧貞觀相識了,他們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正是在顧貞觀那裏,他了解到了吳兆騫的不幸遭遇。
順治時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清廷故意迫害入試的漢族知識分子,他們製造了許多起科場案。吳兆騫就是其中的一個受迫害者。吳兆騫應試的那一年,順天(北京)、江南、河南、山東、山西五地的考場又興大獄,而且吳兆騫所在的江南和順天考場鬧得最為厲害,許多主考、同考官都被判了死罪,連許多無辜的考生也被判了刑。
事發後,吳兆騫和江南的舉子們一起被押解到了京城。皇帝聲稱要舉行複試,並親自在太和殿監考。這那裏是考場呀,分明是刑場嘛!眾多的考官們輪流監視著考生,堂下站立著武士,擺放著刑具,考生的背後還有兩名滿洲護軍持刀站立。在這樣的氣氛下,考生們哪裏還敢答卷,早已嚇得膽戰心驚,所以大批考生未能完成答卷,就被投入了監獄,後又被發配到極北的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縣西海林河南岸)。吳兆騫和他的難友們在冰雪苦寒的寧古塔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吳兆騫蒙冤在絕塞的苦難境遇,引起了納蘭性德的深切關懷,他非常同情吳兆騫,決心將吳兆騫從苦難中救出,但說說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即使像納蘭性德這樣一個相國公子、朝廷侍衛身份的人,要想營救吳兆騫也是非常困難的,他用了五年的時間,終於用金錢贖取了吳兆騫。
營救吳兆騫隻不過是納蘭性德俠義行為的一個典型事例,其實平時他所結交的朋友盡是落難的奇才雅士。
納蘭性德深受中原漢族幾千年文化的薰陶,但是他的血管裏奔流的卻是北方少數民族那強悍的血液,二者融彙在他的詩詞裏,就使他的作品既有情思婉轉、幽怨、纏綿的一麵,又有深沉、高曠、豪邁的一麵。這也使得他的詞風更具個性。
納蘭性德比較推崇李煜的詞,他的詞風也很像李煜。納蘭性德的詞傳世的有《納蘭詞》、《通誌堂集》。他還與顧貞觀合選了《今詞初集》,與徐乾學一起編刻了宋元以來諸儒說經之書為《通誌堂經解》。